淤泥质海岸的中小潮汐河口是潮汐汊道的一个类型。由于河口建闸和沿海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海河道闸下淤积、潮汐汊道萎缩等成为普遍而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防洪排涝、港口航运等。开展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口门形态演变动力机制研究,对于保持入海港道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交叉运用动力地貌学和海岸动力学等,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选择具有漫长淤泥质海岸的江苏沿海为例,通过遥感分析和沉积剖面调查等手段,弄清江苏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口门形态演变特征和规律;以"水-沙"关系为核心,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建立适合于极浅水区潮汐汊道的三维水动力及泥沙数学模型,以理想潮汐汊道为对象,探索潮汐汊道口门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
淤泥质海岸的中小潮汐河口是潮汐汊道的一个类型。由于河口建闸和沿海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入海河道闸下淤积、潮汐汊道萎缩等成为普遍而严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防洪排涝、港口航运等。开展淤泥质海岸潮汐汊道口门形态演变动力机制研究,对于保持入海港道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交叉运用动力地貌学和海岸动力学等,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 选择具有漫长淤泥质海岸的江苏沿海为例,通过遥感卫片分析、断面资料分析、沉积剖面调查等手段,剖析了潮汐汊道口门形态自然演变特性,揭示了潮汐汊道演变与滩涂围垦的相互促进关系;开展了潮滩近底边界层高分辨率水沙结构现场观测,首次捕捉到潮滩边界层流速—含沙量同步资料,揭示了潮汐不对称现象,及涨潮初期、落潮后期的高流速及泥沙延滞效应,证实了薄层高速水流对滩面的强烈塑造作用;建立了适合于极浅水区潮汐汊道的三维水动力及泥沙数学模型,实现了潮滩—潮沟系统中长期演变数值模拟,揭示了淤泥质潮滩—潮沟系统发育演变机制,剖析了沙源供给对潮滩横剖面形态的影响,完善了供沙充分条件下双凸形横剖面发展机理;建立了江苏中部潮滩典型横剖面滩面变化现场观测系统,揭示潮滩在潮汐、波浪等多种动力作用下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潮滩“地面过程”和“地下过程”。. 在本项目资助下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3篇、ISTP收录3篇;研究成果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获软件著作权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资助号51379003)。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淤泥质海岸泥滩潮沟演变动力机制
曹妃甸老龙沟潮汐通道口门深槽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
华南海岸潮汐汊道发育演变规律研究(以湛江港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