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需要固体颗粒连续进行反应-再生且反应时间较长的化工过程而言,采用单独提升管反应器操作,难以满足最佳工艺条件所要求的反应时间,采用单独流化床反应器操作,难以满足系统压力平衡的要求,将提升管与流化床层相耦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影响新型耦合反应器性能和操作最关键的部位是分布器及其上下方区域的相互作用,对这一区域气固流动特性的深入研究是揭示耦合本质及调控规律的关键。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耦合反应器关键部位流体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建立提升管出口约束作用机制及分布器作用区喷射颗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分布器形式和结构参数,建立一套分布器优化设计方法;并在多相流理论指导下,建立新型耦合反应器气固流动的综合数学模型,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耦合反应器在不同操作域下的调控规律进行模拟分析,建立耦合调控规律的数值描述方法,为实现耦合反应器的灵活调控及新工艺过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对于需要固体颗粒连续进行反应-再生且反应时间较长的化工过程而言,采用单独提升管反应器操作,难以满足最佳工艺条件所要求的反应时间,采用单独流化床反应器操作,难以满足系统压力平衡的要求,将提升管与流化床层相耦合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影响新型耦合反应器性能和操作最关键的部位是分布器及其上、下方区域的相互作用,对这一区域气固流动特性的深入研究是揭示耦合本质及调控规律的关键。本项目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一套大型提升管与床层耦合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提升管尺寸为Φ110×5 mm,高8200 mm,床层外筒体尺寸为Φ800×10 mm,高5000 mm,分布器分别采取了平面直孔板、凹形球面板和凸形球面板等型式)上,系统研究了耦合反应器关键部位——分布器下部的提升管出口约束区与分布器上部的分布器作用区内的气固流动特性,针对提升管出口分布器及床层的约束特性,建立了定量分析约束强度的方法,针对通过分布器的气固喷射特性,建立了定量分析颗粒喷射作用机制的方法,针对耦合反应器的关键串联设备(气固分布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建立了优化的方法,在掌握耦合反应器系统流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耦合流动与调控的综合数学模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移动床气固反应器多相耦合热质传递机制研究
致密气多相多尺度流动规律及跨尺度耦合渗流
输运床煤气化炉内气固流动规律及气化反应机制的研究
泰勒反应器内微细颗粒固液两相流动与传递性能及调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