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分别用西芹鲜根及根际区物、腐根及根际区物和种子浸提液在培养基条件下连续处理黄瓜枯萎病病菌,在其化感作用下使黄瓜枯萎病病菌产生变异,并连续培养多代,每代都接种到黄瓜幼苗上以检测其枯萎病致病力,直至筛选到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非致病菌株),然后用该菌株在黄瓜幼苗期进行2次诱导接种,刺激黄瓜植株体内产生对枯萎病的"抗体",进而使黄瓜植株产生对枯萎病的抗性,从而达到用弱毒菌株(类似"疫苗")防控黄瓜枯萎病的目的。实现不用化学农药而是用"疫苗"防控蔬菜病害的目标。该项目的研究对于揭示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感应规律及用弱毒菌株防控蔬菜病害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利用这种化学感应及诱导抗性来防控蔬菜的病虫害,生产和发展真正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蔬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重要的思路。同时该项目一旦研究成功,将可以开发植物或微生物抑菌剂或抑菌技术,形成新的产业化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基金项目(31160100)计划任务书,项目组通过2012-2015年4年的试验研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筛选获得了经西芹鲜根物质、腐根物质和种子浸提液连续多代作用后的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共5株,并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的检测;揭示了经西芹鲜根物质、腐根物质和种子浸提液连续多代作用后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的致弱机理;进行了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诱导抗性效果、诱导技术体系及其诱导抗性机理的研究;对西芹鲜根物质丙酮浸提物4次层析流分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进行了鉴定。取得的研究结果见“报告正文”。.四年来,在该项目支撑下有3名博士生毕业,4名硕士生毕业。该项目的研究为5位中青年教师得到了科研锻炼和学术提高,使教研室和学科的研究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先后参加国内学术会议7人次。在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微生物学通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9篇,另有2篇论文已投送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和北方园艺待发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住区生物滞留设施土壤生境与种植策略研究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基于弱对偶的平面三角形格网离散线转化生成算法
量子点与光子晶体微腔的耦合
西芹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黄瓜枯萎病菌FocRho1基因沉默诱导抗枯萎病机制解析
黄瓜抗枯萎病细胞突变体筛选
土传黄瓜枯萎病发病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