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对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的区系分类进行研究,通过区系分类研究,掌握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的物种资源,了解绦虫与鱼类宿主的寄生关系。.绦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寄生蠕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鱼类的严重疾病,给渔业经济带来损失,也危害人类健康,而关于南海鱼类绦虫的研究尚为全面展开。本项目应用形态学、电镜扫描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南海北部鱼类绦虫的种类组成、形态特征与区系分布,并对南海北部鱼类绦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达到补充我国海洋鱼类绦虫物种资源材料、完善海洋鱼类绦虫区系组成、丰富海洋鱼类绦虫分类研究成果的目的,在区系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南海鱼类绦虫各项研究的全面展开,并最终为海水养殖业中绦虫病原的鉴定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对中国南海北部鱼类寄生绦虫进行了调查,记述了6目9科17属共36种绦虫,包括四叶目绦虫5属7种,钩槽目绦虫1属9种,Rhinebothriidea目绦虫1属1种, 盘头目绦虫1属4种,锥吻目绦虫4属4种,头槽目绦虫5属8种。其中19种未定中绦虫,初步判定有榴槽属绦虫2新种。.利用18S rDNA全长序列和28S rDNA (D1-D3区) 序列已对其中15种绦虫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邻接法 (neighbor joining) 构建了系统树。研究发现寄生于尖嘴魟的绦虫Anthobothrium bifidum Yamaguti,1952和寄生于赤魟的绦虫Anthobothrium pteroplateae Yamaguti,1952分类地位存在问题,结合形态学研究,本研究提出将Anthobothrium bifidum Yamaguti,1952 转移到Cairaenthus Kornyushin & Polyakova, 2012属, 而Anthobothrium pteroplateae Yamaguti,1952 则可能代表一个新属。.2014年4月开始对台山市广海海湾4种鱼(赤魟、刺鲳、长蛇鲻、多齿蛇鲻)的种群动态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绦虫每月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受气温变化的影响不大。其中,赤魟寄生绦虫的种群动态研究,是我国首次对软骨鱼类寄生绦虫的为期一年的种群动态的观察。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东海鱼类寄生粘孢子虫区系分类研究
南海大型鱼类单殖吸虫区系分类及系统关系研究
湖南鱼类单殖吸虫区系分类研究
丹江口水库鱼类寄生虫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