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氧气及其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演化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元古代硫化海洋的出现可能将海洋深部水体的氧化推迟到新元古代晚期。随着新元古代晚期大气氧气的增加,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大气氧气可能达到了现今大气水平的一半,海洋深部水体也因此逐渐趋于氧化。但早寒武世普遍发育的黑色页岩却预示着海洋水体并未氧化,而是处于缺氧还原环境。同时,我国扬子地区早寒武世黑色页岩中多个生物群的发现却又预示着海洋水体并非一直处于缺氧还原环境,海水氧化还原环境的不断变化可能是这个时期的海洋化学特点。因此,结合古生物研究的成果,高分辨研究我国扬子地区晚震旦至早寒武纪的古海洋水体的氧化还原环境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早寒武世的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究竟是怎样变化的;水体的氧含量变化与Ediacaran生物群的灭绝与"寒武纪大爆发"之间的关系;以及海洋的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对碳、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湘鄂地区早寒武世不同沉积相带黑色岩系铁组份变化及古海洋氧化还原演化
中国南方早寒武世成磷期古海洋环境研究
瓜德鲁普世末期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与生物绝灭
晚寒武世的SPICE事件和古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