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樟子松是我国"三北"地区固沙造林的主要乔木树种之一。但进入90年代后,部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早衰和枯死现象。尽管造成早衰和枯死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林分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以及樟子松利用水源的限制可能发挥主导作用。本项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定量分析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同位素信息,揭示沙地樟子松的水分利用策略的生态生理学机理。本项目将重点研究:(1) 樟子松的根系分布与土壤中可利用水源的关系,特别是樟子松在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格局;(2) 降水前后樟子松水分关系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干旱发生时樟子松的水分利用策略;(3) 樟子松与共生植物的水分利用关系的时空差异;(4) 樟子松叶片水分的稳定同位素分馏作用。研究结果将为未来引种沙地樟子松、维持林分稳定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抚育管理措施以及预防林地的早衰等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河东沙地植物水分利用研究
宁夏河东沙地典型防护林树种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科尔沁沙地主要防护林树种水分利用策略研究
沙地樟子松树干液流对土壤水分亏缺响应的机理及阈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