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主导吸积流(简称NDAF)模型是伽玛射线暴中心能源机制的主流模型之一。区别于经典吸积盘以光子辐射为主,NDAF几乎将光子完全囚禁,仅有中微子从盘上辐射出来,并在盘外空间湮灭,为伽玛射线暴提供能量。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NDAF有更深入的认识:(1)考虑严格的相对论效应和详细准确的中微子物理,求解Kerr度规下NDAF的整体解,得到较详细的中微子辐射和吸积盘结构;(2)在整体解基础上,求解不同激波条件下的NDAF模型;(3)求解含有环向磁场结构的NDAF局域解和整体解,研究盘的结构、光度和稳定性问题;(4)结合具体的观测,利用NDAF模型和吸积盘动力学机制解释短时标伽玛射线暴的暴前辐射和X射线耀发现象及其统计规律。运用考虑垂向结构的含磁场NDAF模型解释长时标的X射线耀发现象。
通常认为伽玛射线暴起源于双致密天体(黑洞与中子星或双中子星)并合或大质量恒星塌缩。无论何种起源,都可能形成围绕恒星级转动黑洞的中微子主导吸积流。该吸积盘以中微子辐射为主要的冷却机制,通过中微子湮灭为伽玛射线暴提供能量,其高吸积率决定了中心黑洞的剧烈演化。本项目针对中微子主导吸积流模型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考虑严格的相对论效应、比之前工作更为细致严谨的中微子物理和核合成过程,求解Kerr度规下NDAF的整体解,得到较详细的中微子辐射和吸积盘结构;(2)我们在球坐标下研究了NDAF的垂向结构,结论发现NDAF是几何厚盘,不同区域的伯努利数和中微子禁闭取决于吸积率和粘滞系数。此外,我们还引入核统计平衡关系,发现重元素产生于盘表面附近,其质量丰度取决于吸积率和温度、密度的垂向分布。对应低吸积率的情形,上述区域内会产生大量的镍56,这可能解释超新星光学光变中的鼓包。最后,我们在柱坐标下研究了自引力对NDAF结构和光度的影响。(3)我们研究了径向角动量转移和磁场开关对短暴中心引擎的效应,用于解释短暴的延展辐射;(4)我们还研究了作为GRB能源机制的黑洞与NDAF系统中喷流进动过程所释放的引力波辐射。对比理论结果,我们发现在本星系群中发生的GRB可以被DECIGO和BBO探测到;(5)我们认为GRB 130925A中一系列X射线耀发的起源和演化,及每个耀发本身的光变和能谱特征可能起源于黑洞与NDAF系统的进动过程。据此,我们可以估计出GRB 130925A的中心是一个快速旋转的恒星级黑洞。另外,我们还对GRB 121027A的X射线鼓包中的几段光变进行周期分析,发现5300秒到6100秒中存在约86秒的周期行为,这同样可能与喷流进动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纳米孔隙结构的同步辐射小角散射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伽玛射线暴的黑洞中微子主导吸积流的含时演化
伽玛射线暴的高能光子及相关中微子、宇宙射线的研究
伽玛射线暴极化的研究
黑洞吸积与外流理论及其对活动星系核、X射线双星、超亮X射线源、伽玛射线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