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应用现代分类学方法,对以我国渤海南部的重要海湾莱州湾为客体的周丛生纤毛虫的分类学、形态学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周丛生纤毛虫的种类鉴定、新阶元建立、新种/半知种描述、各物种生态学数据的记录、种名录给出以及图鉴式资料的制定。此工作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以分类学与物种多样性为基础,在摸清家底的同时,填补分类学有关空白,廓清涉及的分类学混乱,并建立起长周期内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对照的参考体系,并为深入了解该类生物在近岸、河口及湿地生态系统中地位与功能、近海海域污染与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课题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现代分类学方法(各种银染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我国渤海南部的重要海湾---莱州湾为客体的周丛生纤毛虫的形态分类学、细胞发生学、系统进化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完成了34种周丛生纤毛虫(腹毛类、缘毛类、异毛类、侧口类)的种类鉴定,同时提取DNA样本和记录各物种生态学数据;2)建立了12个种的图鉴式资料,并补充到种名录;3)发现新种4个,并在国际主流刊物建立和报道新属1个;对前人报道中的半知种进行重描述,厘清混乱及错误鉴定;4)完成了3种具有系统学意义的纤毛虫的细胞发生学研究,并建立1新属的发生模式;5)完成了12种的SSU rDNA序列测定,并基于此对其中6种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农田节肢动物不同取样方法的综合比较
甘肃、青海地区小麦条锈菌监测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杭州湾湿地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南中国海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区系与多样性研究
中国南海近岸水域环境修复中纤毛虫原生动物的区系与多样性研究
拉萨河流域原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