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不同初级生产力水平和水深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区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海底沉积物中生源物质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迁移转化作用的对比研究,揭示其早期成岩作用的基本特征,研究生源物质在水一沉积物界面的海底扩散通量,探讨深海环境在全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建立其早期成岩作用模型,为评价结核开采等活动对海底环境的影响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大型浅水湖泊水-沉积物微界面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白洋淀水-沉积物界面有机氯农药迁移机制
洲滩湿地水-沉积物界面季铵化合物的迁移机制及其生态毒理响应特征
蓝藻水华对湖泊沉积物中汞的界面交换及迁移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