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胺基化合物(MNH2)与氢化物(MH)间协同作用,因释放可观量氢气而成为储氢研究热点。自2002年申请人报道首个MNH2-MH储氢体系 - LiNH2-LiH以来,该体系已成为储氢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分支。结合储氢研究的实用性,该项原创性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是寻找具有高含氢量的MNH2和MH,从而提高体系的储氢能量密度。本项目申请以高含氢的LiAl(NH2)4-LiAlH4体系为研究对象,一方面研究其脱氢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为实用化做技术铺垫;另一方面,研究LiAl(NH2)4和LiAlH4间协同作用机理,进一步丰富MNH2-MH化学的科学认识。对LiAl(NH2)4-LiAlH4体系不同阶段脱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寻找新的亚氨基类化合物,如LiAl(NH)2,不断将MNH2-MH反应应用在新材料合成方面。
本研究项目主要立足于胺基化合物-氢化物体系的前期研究成果,面向实用储氢高容量需求,设计采用两种具有高含氢量的胺基化合物(LiAl(NH2)4)及氢化物(LiAlH4)作为初始反应物,借组两者间所含正负氢的作用势能,达成较低温度下海量氢气的释放。研究工作揭示LiAl(NH2)4单独只释放氨气,而与LiAlH4球磨过程中释放大量氢气,总计8个氢原子或者9.1%重量比的氢气在球磨及后续加热过程中得以释放。在研究LiAl(NH2)4过程中发现通过LiAlH4-NH3间气-固作用可快速合成该胺基化合物,且该过程同样释放大量氢气。由此本研究工作在后期转向产氢系统设计并完成制造、测试以及与燃料电池联用。研究工作表明该产氢系统借助LiAlH4-NH3间放热反应即可自行产生氢气,无需外加能量。该反应过程的反应热经相变材料Na2SO4 10H2O储存并用于第二步LiAl(NH2)4-LiAlH4间固相作用,实现持续产氢,最终达成初始物中全部氢量释放。脱氢产物为惰性氮化物,可在干燥空气中从产氢系统中移除。该产氢系统成功与燃料电池联用,并持续供氢完成10瓦功率的稳定运行。本项目基本完成预先设定的基础研究目标,更为突出的是在科研过程中及时发现由LiAlH4-NH3到LiAl(NH2)4-LiAlH4的两步产氢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并就此完成产氢系统设计、制造,并实施与燃料电池联用,从而将该储氢体系推向实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微波辐射对金属-氮-氢储氢体系的吸放氢性能影响研究
燃料电池轻质可逆储氢体系的研究
基于无金属FLP体系的氨硼烷储氢-释氢循环机理研究
LiAlH4基复合纳米体系的储氢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