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藻科是硅藻植物中的一个大科,目前有描述的种类约600余种(包括海水种和淡水种)。该科种类多、数量大,存在的分类学问题多。本项目在采自我国各省市的大量藻类标本的基础上,利用光镜和电镜(包括SEM和TEM)对其中的杆状藻科硅藻进行细致的显微观察,拟得出我国杆状藻科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分布;同时确定一些模糊种类的形态变异范围和分类界限;并使用形态方面的数据,利用目前常用的PAUP等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对该类群进行进化树构建,以此建立一个初步的系统发育以及研究科和属水平上的进化关系。本研究将为我国藻类资源调查和硅藻志的编写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硅藻分类学研究提供新资料。
杆状藻科是硅藻植物中的一个大科,分布极为广泛。该类群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水产养殖的主要饵料,也是一类重要的测试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分类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杆状藻科硅藻的应用。2012-2014年间,我们对实验室已有硅藻标本进行整理统计的基础上,对我国7个省区进行了硅藻标本的采集工作,共采集样品1900多号,所有标本都存放至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藻类与环境实验室。经过对实验室硅藻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的显微观察及鉴定,并对文献中的种类进行查阅核实,共发现我国杆状藻科(Bacillariaceae)硅藻5属109种(变种),其中杆状藻属(Bacillaria)2种,菱形藻属(Nitzschia)63种,菱板藻属(Hantzschia)24种,盘杆藻属(Tryblionella)13种,细齿藻属(Denticula)7种。其中新种4个,Hantzschia sinensis; Hantzschia yili; Hantzschia pseudobardii and Hantzschia subrobusta。对每个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附有光镜或电镜照片,对种类出现的具体生境和国内各省区的分布进行了整理。选择杆状藻科硅藻的18个形态及生境特征,利用生物统计学常用的R软件对杆状藻科内24个种类及3个近缘属种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欧式距离的远近,我们将27个种类聚成A-H共8组,其中两个近缘属Epithemia和Rhopalodia种类分别聚在A和B组,杆状藻科内的Hantzschia, Tryblionella和Denticula种类也很好的聚在C-E组,而Nitzschia种类被聚在F-H三个组内,说明菱形藻属Nitzschia的一些种类亲缘关系较远,是否达到属间的距离,还需要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数据支持。在对杆状藻科硅藻的光镜和电镜观察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名词及名称进行了整理,对其详细出处及具体含义进行考证,最后给予合理的中文翻译。本研究将为我国藻类资源调查和硅藻志的编写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硅藻分类学研究提供新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中国淡水异极藻科( Gomphonemaceae)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中国沿海斜纹藻科硅藻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中国淡水曲壳藻属分类学研究
淡水刚毛藻科的分类及系统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