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和GST实验证实:E3泛素连接酶SIAH2与肝癌发病特异性基因PEG10之间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临床切除的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中分析SIAH2和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HepG2中SIAH2的表达,RT-PCR、Western blot、MTT、Transwell、流式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析PEG10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变化。在293T细胞内共转染SIAH2和PEG10表达载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SIAH2对PEG10的转录调控作用;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共定位和示踪实验分析SIAH2对PEG10蛋白的降解和泛素化修饰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证实SIAH2作为肝癌基因治疗分子靶的可行性。该研究为进一步明确SIAH2的生物学功能和PEG10表达的调控机制,寻找肝癌基因诊断和治疗新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背景:遗传印迹基因PEG10是参与肝癌发病的特异性癌基因,但调控PEG10表达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泛素连接酶可以通过单泛素化方式修饰靶蛋白,调节靶蛋白的功能。当E3发生功能性突变时,其对靶蛋白的调控能力丧失可引起癌蛋白聚集、抑癌蛋白异常降解、细胞凋亡受阻或/和增殖加速,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SIAH2和PEG10的高表达。我们推测:SIAH2可能是一个癌基因并在维持PEG10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内容:体外实验包括①构建靶向SIAH2的 RNA干扰质粒转染肝癌细胞HepG2,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内SIAH2、PEG10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②激光共聚焦和免疫共沉淀技术研究SIAH2与PEG10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放线菌酮示踪法观察SIAH2对PEG10蛋白降解的调控作用。体内实验包括①通过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SIAH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建立SIAH2的表达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②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SIAH2作为肝癌基因治疗分子靶的可行性。.结果:体外实验证实①成靶向SIAH2的shRNA干扰载体能显著抑制SIAH2和PEG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速度及克隆形成率;使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凋亡率明显升高,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受阻。②SIAH2和PEG10在胞浆中存在共定位及相互结合,且SIAH2可以增强PEG10蛋白的稳定性,使其经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的速度减慢。体内试验证实①PEG10和SIAH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且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并与肿瘤TNM分期有相关性。②稳定转染pGenesil-SIAH2的HepG2细胞作为实验组,稳定转染空载体pGenesil-1的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质粒的HepG2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且体积及重量明显减小;干扰组裸鼠肝癌移植瘤组织的SIA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SIAH2促进PEG10蛋白表达的具体机制及其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为今后研制高效、特异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Loss of a Centrosomal Protein,Centlein, Promote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去泛素化酶PSMD14促进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去泛素化酶OTUD6A通过抑制HDAC6泛素化降解促进结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ECD通过抑制E3连接酶ZFP91对hnRNPF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促使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三基序蛋白TRIM44泛素化降解生长分化因子GDF15抑制肝癌发展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