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的潮汕坳陷残留了巨厚的中生代沉积地层,被认为是我国海区实现中生界油气发现的有利区域。然而近年针对该区中生界油气实施的钻探却没有获得预期的发现。潮汕坳陷地区水深较小,新生界较薄,中生界埋藏浅,常规多道反射地震记录受到来自中生界强烈的多次波和折射波干扰,反射波速度谱能量分散,拾取困难,地震速度质量差,反射震相模糊。地震速度不仅是地下构造成像处理的关键参数,也是地下岩性评判的重要物理参数。常规反射速度质量问题制约了对潮汕坳陷中生代地层的认识和油气评价。本项目将利用潮汕坳陷地区常规多道反射记录的折射波,通过程编计算,获取高质量地震速度,结合钻探和其它资料分析中生界上部的物性及含油气岩性条件。本项目从常规反射处理中通常舍弃的折射波中挖掘有效信息,探求常规反射资料利用的新思路。由此获得的高精度速度将深化对研究区中生界物性认识,不仅对油气勘探,也将对区域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极区电离层对流速度的浅层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
巴东组泥岩水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其能量演化规律研究
南海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地震折射波研究
南海中、北部地震地层模式与海平面变动
满加尔坳陷北部早古生代中晚期沉积-物源体系及其构造动力学控制因素
南海西北部陆坡区深水凹陷裂陷结构与发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