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金属催化剂从实验室研究开发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碳硼烷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独特的功能特征,本身配位化学的丰富性,使得碳硼烷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长期被应用于燃料、核辐射,所以此方面的研究始终活跃在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利用碳硼烷这些独特的特征,将其引入茂金属催化剂,将会形成一类新型的催化剂。.本项目在认识过渡金属碳硼烷化合物的结构和电子构型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邻位碳硼烷配体及其衍生物作为桥链连接二茚基(四氢茚基)钛族络合物。由于碳硼烷笼的离域特征,从而有助于配位氯离子的离解,产生空的配位位置,在催化过程中烯烃可以配位上去。通过碳硼烷的芳香特征、桥链长短、位阻控制作用等来研究此类化合物对烯烃的聚合活性以及α烯烃聚合选择性。阐明芳香性桥联配体对催化性能的控制因素,提出合成此类化合物的通用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它类型的共轭性配体桥联的钛族络合物奠定基础。
本项目主要围绕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合成展开。主要分为合成桥联茚锆催化剂、半夹心碳硼烷茂锆及半夹心茂铬催化剂、脒基锆及脒基铱铑的催化剂。并对部分催化剂进行了乙烯和丙烯的聚合研究。对于桥联茚锆催化剂,主要合成了两个碳桥联和一个碳桥联的茚锆催化剂,并对它们进行重结晶,利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了拆分,拿到了纯的外消旋异构体。在合成半夹心碳硼烷茂锆及茂铬催化剂时,由于无法对铬系催化剂进行核磁表征,且在培养单晶过程中,化合物较为敏感,没有拿到单晶结构,并且由于原料碳硼烷价格较贵,且较难获取,所以实验经过几次尝试之后,无力再进行尝试。对于脒基锆催化剂,我们通过芳腈与LiN(TMS)2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脒基配体,此配体与四氯化锆以2:1的条件在甲苯中反应时,通过纯化在甲苯中非常容易结晶,但是如果以1:1的比例进行反应,则纯化较难,也较难结晶。对于2:1的化合物,除了核磁表征,我们还得到了部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我们还尝试利用了非芳香腈与LiN(TMS)2的反应,则得到两分子的腈与一分子LiN(TMS)2的缩合产物,并且进行了结构分析。对于脒基锆催化剂我们还对它们聚合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此类催化剂活性较高,但是对于聚丙烯研究结果,通过沸腾正己烷溶液萃取分离发现所得聚合物一般无规成分较多,等规聚丙烯相对比较少。苯环上取代基对于聚合行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利用后过渡金属来合成烯烃聚合催化剂,在理论研究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在芳香脒基配体的邻位上引了配位点,与[Cp*MCl2]2(M=Ir, Rh)以2:1的比例反应,本以为会得到N,O-配位的模式,但结果却是N,N-配位的情况。通过X-射线表征,可以清楚的看到化合物的结构,中心金属与脒基的两个N原子以及一个氯原子和茂进行配位,显示出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由此可见,后过渡金属因为丰富的配位模式,对于其催化性质会有重要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Intensiv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enhancement of Bi5O7I via coupling with band structure and content adjustable BiOBrxI1-x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新型碳硼烷配体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催化性能研究
钴簇-稀土有机配体桥联配合物的定向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
功能化碳硼烷类燃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硼烷、碳硼烷-金属簇“熔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及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