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构造地质、变质地质及岩石化学等多项研究手段,重点研究了晋北冀西北拼贴构造的构造样式、区划标志、剪切带网络及其运动学特点,孔兹岩系的区域展布及成因环境,高压麻粒岩的地质产状及其出露机制。主要获得的认识包括:1)该区拼贴构造形成于恒山-五台绿岩带形成之前的晚太古代,以大规模剪切构造网络、重熔花岗岩带及高压麻粒岩为标志;2)在吕梁山区发现大面积的孔兹岩系,证明孔兹岩系面状展布,为华北西部晚太古代克拉通化直接的地质标志;3)拼贴构造带记录了晚太石代大规模的水平构造运动,造成小陆块的构造拼合;4)高压麻粒岩的上隆机制受区域构造背景所控制,主要记录了早期水平逆掩及晚期与裂谷作用相关的伸展过程。上述研究成果表明,麻粒岩相带内部构造样式明显不协调于其变质相界线,鄂尔多斯陆块为我国最大面积的晚太古代克拉通,晚太古代不同小陆块的构造拼合形成华北克拉通。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冀北赤城地区高级变质岩的变质演化研究及构造意义
冀西北太古宙富Nb玄武岩岩石组合(尚义杂岩)的构造环境研究
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带太古宙Cavinh杂岩的岩石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混杂岩带构造和运动学分析:太古宙古俯冲带地球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