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干旱区的沙漠是解译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强化其研究无论对于东亚还是全球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的扩张-收缩旋回对区域气候变化异常敏感,同时因其独特地理位置从而在第四纪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其沙漠范围研究,对认识干旱区环境演变规律及其环境效应十分重要。由于MIS11阶段的地球轨道配置与现代相似,强化0.43 Ma B.P.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可为目前的环境预测提供重要基础信息。目前,针对腾格里沙漠范围尤其是长时间尺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鉴于此,很有必要开展0.43 Ma B.P.以来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重建工作,这也将为检验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全面认识西北干旱区的环境演变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本项目拟以腾格里沙漠南缘三条南北向横断面中黄土剖面与现代降尘的粒度等值线,同时结合古风成沙研究结果,恢复出0.43 Ma B.P.以来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
西北干旱区的沙漠是解译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强化其研究对认识干旱区环境演变规律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项目在腾格里沙漠南部地区展开相关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发生于冬、春季尤其是春季强劲的西北风(其风速达到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级别)是腾格里沙漠南界迁移的主控因素。.2..人类活动和自然因子共同主导着研究区沙漠化。沙漠主要扩张区主要受控于自然因子(尤其是风与地形这两个要素);沙漠主要收缩地区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强的城镇及其附近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城镇与生态防护工程规模逐渐扩大,这是城镇及其附近地区沙漠面积减少、边界向北退缩的根本原因。.3..腾格里沙漠地区的沙尘暴与强沙尘暴的易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9:00-21:00,易发月份为3-5月,其中以4月最为突出,1960-2007沙尘暴与强沙尘暴频数都呈下降趋势。风尤其是10-20m/s的强风是尘暴与强沙尘暴的首要控制因素,降水与温度主要是通过控制植被的生长状况从而对尘暴与强沙尘暴的发生频率产生间接影响。.4..末次冰期河西走廊东段强沙尘暴早、晚期的发生的频次及强度都较高,中期则较弱。850 ka以来,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冰期,间冰期为低发期。强沙尘暴的这种演变特征主要受控于水文条件与风动力条件,其次为物源条件。当降水增多导致地表变得湿润地表植被覆盖率变大、地表水体面积增大时,致使物源区域面积减少,由此导致强沙尘暴很少发生;当降水减少导致地表变得干燥植被稀疏、地表水体面积减少甚至消失时,物源区域面积增大,此时只要有合适的风动力条件,就会发生强沙尘暴。.5..沙漠南部黄土地层中61.8-185.4μm(%)组分可作为沙漠南部边界迁移的代用指标,来定量恢复沙漠古边界。在每个古土壤发育期即间冰期,沙漠南部边界均向北收缩,其中S0、S1古土壤发育期间沙漠向北收缩量分别约为60 km、90 km,S2、S3、S4、S5的沙漠向北收缩量至少在97 km以上。这也说明目前单纯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向南扩张量至少在60 km以上。沙漠南部边界在黄土堆积期即冰期(L3除外)向南扩张,扩张量为10~62 km。.有关研究成果作为论文已发表第一标注SCI论文5篇,第二标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时显式算法稳定性条件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结合多光谱影像降维与深度学习的城市单木树冠检测
晚更新世以来腾格里沙漠西南部沙丘形态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近地表风况重建
腾格里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机制研究
末次冰期以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植被与环境变化
基于风积物光释光测年的末次盛冰期以来腾格里沙漠南缘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