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应用成本以及实现通用热固性树脂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本项目以填料在多相聚合物材料中的分散分布理论以及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中的反应诱导相分离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对纳米粒子进行修饰改性,设计出合适的纳米粒子表面性质,进而研究多元型热固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双逾渗"结构的制备技术及"反应诱导相分离"及"双逾渗"结构形成的机制。研究双逾渗结构的形成对最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功能的影响,研究该体系中特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一些必然联系。该项目研究将为纳米材料在改性高分子材料中实际应用以及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提供新的制备方法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两相不相容共混聚合物中加入炭黑(CB)设计制备双逾渗结构高分子复合材料是近年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热点之一。在本项目研究之前,两相不相容共混聚合物主要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型,而对以热固性树脂为主要基体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项目创新性地利用环氧树脂(EP)/热塑性树脂共混体系在固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诱导相分离”现象,实现纳米粒子在该体系中的选择性分布,从而设计出具有双逾渗结构的多相复合材料,所涉及的填料为纳米CB和碳纳米管(CNTs),热塑性树脂有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本项目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获得的重要结果和成果如下:(1)获得了四种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的新方法,分别是Fenton试剂羟基化法、乙烯基类高分子链接枝法、水热法制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包覆法,以及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衍生物修饰法,能够满足对CNTs亲水性和亲油性的不同使用要求,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获得EP/热塑性树脂/CB或CNTs多元体系中实现双逾渗结构相形态的制备技术及其相关理论基础。溶液共混法是制备多元复合材料最佳选择,CNTs或CB在EP/热塑性树脂中的分布仍主要受热力学控制,通过表面性质的调节能够控制其选择性分布。例如在EP/PEI体系中,原始CNTs和CB都选择性分布在PEI中,PEI含量为13wt%左右时,体系获得了双连续结构型双逾渗结构,当PEI含量超过16wt%时,体系获得了相反转型双逾渗结构。而经过PVP表面改性后,CNTs和CB均选择分布在EP中,无法形成双逾渗结构。(3)获得了EP/热塑性树脂/纳米粒子多元体系中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相关联系。当体系获得双逾渗结构时,获得了非常低的逾渗阈值,如在EP/PEI体系中可以获得0.25wt%CB的逾渗阈值,在文献报道中是一个非常低的。另外还发现双逾渗结构复合材料属于一种谐振腔式吸波体,具有较佳的吸波性能。(4)发表9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其中SCI、EI收录6篇,JCR小类三区收录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授权3项,公开1项。培养研究生5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低逾渗阈值导电热固性树脂共混物及其逾渗机制研究
应力双渗逾结构设计在纳米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动态扫描法在热固性树脂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中应用
填充型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多元逾渗效应及其相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