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中石英氧空位的形成机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216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邱登峰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云金表,袁玉松,周冰
关键词:
断层裂缝电子自旋共振构造定年氧空位
结项摘要

The age of fault and fracture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ectonic movement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dating provides a practical way for such problems. Currently, it is known that, the oxygen vacancies, a kind of lattice defect, increase with geological time under sedimentary radiation and have time indicative, but the mechanism between them are not clear. This project will test the cumulative content of oxygen vacancies by ESR techniques, and take the mechanism of oxygen vacancies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over time as the main research goal. By simulating the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under geological burial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oxygen vacancy can be clearly transformed. By measuring the oxygen vacancy concentration in the known age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volcanic as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the quartz age can b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established model between them, the age of brittle fault and fracture since the Mesozoic around Sichuan basin are dated. This research will explore a possible way of dating brittle fault and fracture before Quaternary, and have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dentifying ESR dating scope.

断层和裂缝的年龄对于确定构造运动的时间和油气成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石英中的一种晶格缺陷-氧空位在埋藏环境的辐射诱导下产生并随时间不断积累,具有时间指示性,但氧空位累积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机理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通过ESR技术测定氧空位的累积含量,重点研究氧空位的形成转化机制及氧空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机理。通过模拟地质埋藏条件的环境辐射明确氧空位的形成转化机制,通过测定已知年龄的火成岩、沉积岩、火山岩的氧空位浓度,建立氧空位浓度与石英年龄的相关关系,明确氧空位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机理,根据建立的氧空位浓度-年龄模型对四川盆地周缘中生代以来的脆性断层和裂缝定年。项目的研究将探索利用石英氧空位浓度进行前第四纪脆性断层和裂缝定年的可行方法,对于明确ESR地质测年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ESR是一种利用矿物在地质环境中的累计辐射能进行测年的技术方法,它采用的测年矿物石英广泛分布,并具有记录断层作用良好的计时零点,是同位素测年的重要补充,因此是一种对断层物质、燧石、火山灰和沉积物(水系、风成、冰川)定年的重要方法。ESR信号强度是决定ESR年龄精确度的关键因素,但是各种参数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式及其程度缺乏系统研究。项目以取自断层带石英的一种顺磁中心——E’心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重复性实验方法,分析石英ESR定年中5种影响因素与ESR信号强度的相关关系,提出的参数区间及其方法在测量断层泥石英的E’心信号强度时,能显著提高ESR测年精度,对优化ESR测年方法及断层年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SR尽管多用于第四纪,但石英E ′心在热活化后极大增强的EPR 信号为拓展EPR 的测年范围提供了契机. 然而石英E ′心的热活化条件及形成转化机理存在诸多争议. 项目通过对花岗岩和断层带样品施加人工γ 辐照,并通过步进式的阶梯退火实验,运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测定了不同辐射条件及温度条件下的石英E ′心信号强度,探讨了石英E ′心的增长和成因机理.为将ESR的测年范围扩展至前第四纪,不同于以往测年过程中采用的小剂量辐照,项目采用大剂量的γ射线辐射,发现石英E’心ESR信号强度随γ辐射持续增长,具备测定前第四纪断层年龄的潜力。项目在四川盆地周缘鄂西冲断带的K2地层、龙门山断裂带的P1地层、大巴山构造带的前寒武系地层中采集断层带样品,通过模拟地质埋藏条件下的环境辐射,用ESR测定的鄂西地区最晚一期的拉张时限为9.17±0.76Ma,龙门山地区在6.14±0.73Ma 有一期明显的向四川盆地的逆冲推覆作用。而大巴山构造带前寒武系地层中断层带样品ESR信号强度饱和,表明南大巴山近10Ma内无强烈的构造活动。这些年龄结果与裂变径迹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一致。项目提出的方法拓展了ESR的应用范围,由于ESR采用的测年物质-石英广泛分布而且易于采集,因而为构造地质和石油地质中前第四纪断层年代测定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3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4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煤/生物质流态化富氧燃烧的CO_2富集特性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900
发表时间:2018
5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邱登峰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富氧条件下熔石英表面氧空位的紫外激光修复机理研究

批准号:6107807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吴卫东
学科分类:F0508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复合刻蚀诱导熔石英表面氧空位缺陷演变及损伤性能提升机制研究

批准号:6170520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孙来喜
学科分类:F0508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与我国古人类进化年表

批准号:49773199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陈铁梅
学科分类:D0303
资助金额:1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珊蝴礁ESR测年的最大年限和石英ESR测年的研究*

批准号:49173177
批准年份:1991
负责人:业渝光
学科分类:D0303
资助金额: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