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气CO2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及其环境后果已经成为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项目利用西南季风区在植物多样性研究上的优势,选择云南中甸小浪汤和云龙天池的湖泊沉积,进行年代学、沉积学、生物学(孢粉和介形虫)和地球化学研究,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化的历史。通过多指标相互印证,识别Heinrich 1、B?lling- Aller?d和Younger Dryas等冰消期气候事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佳现代类比法- - 一种基于孢粉数据库建立的定量重建方法,查明末次冰消期气候事件中温度变化的幅度,探讨植被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和机制。
目前,大气CO2 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全球变暖及其环境后果已经成为科学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LGM 至早全新世的增温过程中植被对气候事件的响应是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对未来变暖影响的有效途径。.本项目系统调查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和表土中的花粉类型及其含量,获得了铁杉针阔混交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干热河谷林表土中花粉的组合特征。通过对云南中甸小浪汤和云龙天池湖泊沉积物的14C、矿物、生物和地球化学等分析,1)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西南季风区植被、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获得了末次冰消期植被对增温的响应模式;2)通过多指标相互印证,发现在西南季风区末次冰消期发生了一系列快速气候变化事件,包括Heinrich 1、BA和Younger Dryas等气候事件。综合记录显示,增温并没有导致研究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此基础上,区域和全球记录的对比进一步显示,西南季风的变化主要与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及ENSO的变化有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青藏高原西北部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气候变化与西南季风北界演化历史
末次冰消期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东北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植被的时空变化——典型剖面植被变化的准确重建
末次冰消期以来西南地区高山林线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