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是一种由土颗粒、未冻水,冰和气体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特殊性土,冻土受力作用下,其内部结构变化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应力、温度、水分以及其自身土性的影响。但是由于技术测试手段的限制以及模型建立的合理性问题,使得冻土应力场与温度、水分场之间的耦合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本项目拟以冻土力学、损伤力学、冻土流变学等理论为指导,基于多能量CT机,实现对冻土(包括正冻土、已冻土和正融土)受力作用下内部细微观结构参数的变化进行全程无损CT监测,充分利用CT数据及图像,结合多种先进试验设备测试结果,进行冻土宏、细、微观对比研究,建立土体内部干密度、孔隙度、未冻水含量等结构参数与温度、压力等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水-热-力耦合作用的内变量演化方程,为研究冻土真正的水-热-力耦合机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得冻土力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冻土是一种由土颗粒、未冻水,冰和气体组成的复杂的特殊土,冻土受力作用下其内部结构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由于实验手段和技术的限制,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项目从最基本的试样制备出发,通过大量实验,对比了多种制样方式和冻结方式对冻土试样内部初始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冻土受力作用下的单轴与三轴剪切实验,并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无损CT实时监测,获得了各个阶段试样不同部位的CT图像,然后应用图像数字化技术,实施了对CT图像的初步处理。对两头压实法制得的试样进行CT扫描,试样的CT数方差不大,密度分布比较均匀,满足我们对试样均匀性的要求;从冻结前后试样内部含水量差看,单向冻结对于含水量分布的影响要较径向冻结方式造成的影响为小,并且在不饱和土样中两者相差更大;冻结兰州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土体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大,温度越低,弹性模量越大;高温冻土对于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其力学响应也更依赖于温度和含冰量。冻结温度对冻土强度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次试验中,高、低温冻土试样强度相差6倍以上。单轴受力状态下CT实时监测表明,试样在加载初期体积收缩,但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大转为膨胀,直至试样破坏,样品内部的压密和膨胀一直都在进行。CT数变化与冻结温度息息相关,在0~-2℃范围的剧烈相变区,CT数变化幅值较大;通过CT值计算试样干密度和体积含水量的分布,中心区域密度最大,而外围区域密度最小,而体积含水量的分布规律与之相反;冻结兰州黄土在三轴受力状态下其偏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一开始在围压作用下,试样沿径向方向被压缩,导致试样单向伸长;低温冻结试样的弹性变形持续时间长于高温试样, 1MPa围压下的三轴力学试验中,温度越低,土体的弹性变形模量反而越小。围压的存在,使得冻土试样在不断受力过程中内部结构有了更大的调整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冻土体的塑性特征。在同一围压下,随负温的增大,相同条件下冻结兰州黄土的轴向变形减小,体缩量增大,膨胀量减小;三轴受力状态下,各试样整体损伤量基本都在0.1以下,相对于单轴受力状态下试样的损伤度要小得多,故围压对于冻土试样有“抗损伤”的功效;对CT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可以使得CT图像更加清晰直观,根据CT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图可以动态、定量地分析冻土受力作用下的内部细观结构的变化过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季节冻土区重载车荷载下路基融土细观结构演化与变形特性
原位研究外场作用下聚丙烯及其共混物微观结构变化机理
多维地震作用下含细颗粒饱和砂土液化特性及其微观机理研究
冻融循环作用下砼及预应力砼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