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极小质量伴星双星的搜寻与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37306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90.00
负责人:李立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姜登凯,韩全旺,龚小波
关键词:
红外超双星演化白矮星褐矮星恒星大气
结项摘要

The search and study of the ultra-low mass companions (brown dwarf (BD) or massive planet) of a white dwarf (WD) are a key research subject recently developed in morden astrophysics.In this kind of binaries, The spectral enery distribution of the binaries is contributed by WD and its very low-mass companion at blue and red ends, respectively. In this project, we would give the theoretical limits of various colors of WDs in SDSS photometric system, so that we obtain the color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WD in this photomeric system.We can obtain the WD candidates from SDSS based on these color criteria,and can find the spectra of some candidates from SDSS spectral survey. Based on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WD, we can give a further identification for the candidates as WDs. Then we can find the infrared countpart of some WDs which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WDs with a infrared counterpart might be companied by a ultra-cool companion or surrounded by a debris disk. At last we would observed photometrically the WDs with a infrared counterpart,and find some WDs with transition envents. At last. we analyze the spectra and light curves owing to transition events of these binaries, and obtain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WD and its very low-mass companion, together with the orbital parameters of these binaries.These studi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imiting the theory of binary evolution together with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BDs and massive planets.

白矮星的极冷伴星(褐矮星或巨行星)的搜寻与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白矮星和小质量伴星分别对双星蓝端和红端的光谱能量分布有贡献。该申请项目拟先从理论上给出白矮星在SDSS系统的颜色分布范围,得到它们在SDSS测光系统中的颜色选择准则。利用这些颜色选择准则从SDSS测光巡天数据中找出它们的候选体,并从SDSS光谱数据中找到一些候选体的光谱,从而我们可根据白矮星的光谱特征进一步确定候选体是否是白矮星。然后从各种红外巡天中去寻找已被确定为白矮星的红外对应体。存在红外对应体的白矮星的周围可能存在一个冷伴星或残骸盘。对存在红外对应体的样本进行长期的测光光测,找到一些具有凌食现象的样本。最后详细分析具有凌食现象的样本的光谱和光曲线可以较准确地获得它们中的白矮星和褐矮星(巨行星)伴星的基本物理参量以及双星的轨道参数。这些研究对限制双星演化理论和褐矮星(巨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白矮星+小质量伴星双星系统的搜寻与研究是现代天体物理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我们首先从理论上修改了这类双星的颜色选择判据,利用这些判据从SDSS和LAMOST巡天数据中找到了350多颗白矮星+小质量主序星双星样本。利用白矮星和小质量主序星的大气模型得到了它们的基本物理参数(有效温度、表面重力加速度以及它们的质量、半径和冷却年龄等)。另外,我们根据红外超发现了1颗带有行星残骸盘的年轻白矮星SDSS1344,并给出了白矮星及其盘的物理参数,间接证明了行星系统能从其寄主恒星的演化晚期中幸存下来。我们利用双星演化理论解释了球状星团中的恒星的金属丰度异常以及多星族等主要观测特性,我们发现这些观测特性主要是由具有公共包层的相接双并合后产生的快速自转单星不同于正常演化的单星所致。同时,我们利用双星的相互作用解释了球状星团中的蓝离散星的双序的起源,我们发现它们可能包含不同的伴星天体。最后,我们研究了克尔黑洞周围的无力磁球方程,并应用到了迈斯纳效应的研究之中。这些研究结果对双星的公共包层以及致密天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4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22.02.023
发表时间:2022
5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DOI:10.1360/SSTe-2019-0112
发表时间:2020

李立芳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0273020
批准年份:20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673029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073049
批准年份:2010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77306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密近双星中额外伴星的搜寻及其稳定性研究

批准号:1147300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杨远贵
学科分类:A1502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质量X射线双星的伴星星风及辐射

批准号:U193811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刘纪认
学科分类:A1503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3

Algol型双星伴星天体的观测与研究

批准号:1140309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廖文萍
学科分类:A1502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白矮星+FGK双星的观测研究

批准号:11903048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任娟娟
学科分类:A1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