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氮沉降对受氮限制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截存/损耗的机理尚不清楚,尤其是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过程的认识明显不足。本项目以中国科学院海北试验站的小嵩草草甸和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增氮控制试验、同位素示踪、野外监测、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植物地上和地下有机残体的分解对SOC累积的贡献,区分新增的微生物量与原有微生物量对增氮的响应;对比研究对照样地和增氮样地不同密度和粒级的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δ13C值,分析新增有机碳的迁移和累积过程;计算不同施氮水平样地中的根系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和土壤有机质分解占总土壤呼吸的比例,阐明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氮沉降的响应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氮沉降的生态效应,准确评价氮沉降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的贡献及其源汇功能,并可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高寒草甸嵩草与微生物竞争土壤有机氮的机制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氮持留、转化与损失过程对低剂量氮输入的响应
华北高产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截存机理与定量特征
风沙区人工植被演变对土壤碳氮截存的影响及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