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茎点霉黑茎病是一种国内新发现的严重病害,已查明该病由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 向日葵茎点霉侵染引起,已在新疆伊犁河谷部分县、市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原菌为国内潜在检疫性有害生物。本项目拟运用病理学、生态学及病害流行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病原菌当前的分布、传播途径、寄主范围、品种抗性、蔓延趋势和控制措施等进行一系的调查和研究。籍此查明该病在新疆的发生现状、入侵途径、发生条件与潜在风险等检疫生物学特性,研究针对该病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对该病的成灾性风险作出评估。为该病的检疫必要性分析和新疆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病害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向日葵黑茎病是一种国内新发现的检疫性病害。自2008年报道该病的发生以来,在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区已造成严重危害。自本项目开展以来,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查明了向日葵黑茎病在新疆的分布及其蔓延情况。通过分子鉴定方法对病原菌种进行了分子确认。通过实验揭示了该病病原菌的温、湿度适应性、酸碱适应性、光照对菌体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有伤接种有利于病菌侵染等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性。通过对病害的发生动态调查及品种对比试验,揭示了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病残体带菌引起初期侵染,病害自苗期即可发病,花期明显显症,种子成熟期严重为害,以及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大青叶蝉在后期传病中有重要作用,以及向日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等病害规律和检疫生物学特性。通过品种试验筛选出MT792G、嘉油2号、TDY-ES310F1、美葵DF-121、T001224、J101等多个较抗病品种及多个高抗品系。通过防病药剂的毒力实验及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10%氟硅唑、1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等防病效果较好的农药。通过病原菌ITS序列的测序和特异性引物设计,建立了基于特异性引物的分子检测体系,其检测精度达1 ng / mL。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以种子检疫、种子处理、轮作防病和抗性利用为基础,花期前喷药防病为关键的综合防病措施,通过2012年的综合防病示范获得了明显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可达79%。. 综上所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围绕项目内容,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项目调查、交流与宣传的过程中促进了当地对该新定检疫性病害的认识,提高了当地农业部门及向日葵种植者对该病的防范意思;抗病品种、防病药剂的研究结果,直接在该病严重危害地区得到应用,使该病的蔓延与危害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执行过程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全国性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东北地区茎点霉系统分类研究
RAPD技术在拟茎点霉属真菌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拟茎点霉与水稻联合体系对水稻体内菲的降解特性及机制研究
植物内生枫香拟茎点霉促进水稻吸收和同化氮素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