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寒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生产与牧区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我国乃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干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十分严重,畜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处于的两难的局面。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的相互作用机制出发,研究"三生功能"间的逻辑关系、平衡关系和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高寒草地在高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从高寒草地的地域差异性、空间异质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和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服务价值损失水平和生态补偿的损益程度;研究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地放牧获取经济价值与草地退化损耗生态服务价值的关系;确定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划分阈值,依据功能评估和分区结果,确定生态补偿的标准,建立高寒草地长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草地生态补偿方案,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藏北高寒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然而,高寒草地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和牧民生活贫困,严重影响着藏北地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的生态屏障安全。因此,评价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遏制高寒草地退化趋势,维护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以那西藏那曲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分析与评价高寒草地的生态现状及发展态势,研究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三生功能”的相互作用机制,评估高寒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及高寒草地退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研究高寒草地功能分区方法,建立高寒草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补偿方案,评价高寒草地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该项目自2011年至2013年,研究期限3年,总体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已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主要取得如下科研成果:(1)分析了那曲地区1955-2005年高寒草地、人口、家畜和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态势以及生态屏障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2)从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的角度,阐明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元耦合、多维连锁和多重反馈的相互作用机制。3)构建了适用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体系和方法,评价了不同类型与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损益水平。4)构建了基于高寒草地功能分区的分区分级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草地生态补偿方案。5)评价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该研究在高寒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13篇,登记软件著作权1个,在国内会议做特邀报告3次。这些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生态功能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理研究
量化辨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利用强度与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
增温下高寒草地多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的关键因子及区域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