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和通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37109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0.00
负责人:戴朴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袁永一,蒋刈,辛凤,韩明昱,程静,代志瑶,黄莎莎,高雪,严旭坤
关键词:
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发病机制通路表观遗传学
结项摘要

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interited disease. The defect in SLC26A4 gene is a main factor of EVAS in China. Recent studies suggested that FOXI1 and KCNJ10 gene also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VAS. However, clear molcular etiology can't be determined after testing for above genes in about 10% of Chinese EVAS patient. Abnormal transcription or post-transcriptional proces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 might be the causative reason in these patients. Our preliminary data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iRNA expressional pattern between normal and EVAS fetus. This study will use the techniques of whole genome miRNA expressional chips, miRNA functional assay, RNAi to study the role of miRNA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VAS. The signal pathway of miRNA regulation in EVAS will be analyzed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will be discussed by epigenetic view. The possible new causative factors will be validated in EVAS popul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genetic testing and prenatal testing. Meanwhile, this study might provide potential targets of ge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VAS.

大前庭水管(EVA)是明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在中国,SLC26A4基因缺陷是EVA的主要致病因素。最近研究发现FOXI1和KCNJ10基因突变也参与EVA的发病。然而,10%的中国EVA患者经上述基因检测后仍无法明确分子病因。内耳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变异造成的SLC26A4基因转录或转录后异常是这部分患者可能的病因。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EVA胎儿与正常胎儿内耳的mi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拟以miRNA为切入点,通过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芯片、miRNA功能分析、RNAi等技术,研究miRNA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表达差异最显著的miRNA调控EVA的信号通路,拟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完善EVA的致聋机制理论。针对新发现的EVA致病因子在患者群中进行验证,指导EVA致聋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同时,为大前庭水管相关内耳畸形的基因治疗提供潜在靶标,初步探索该病的基因治疗方式。

项目摘要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致残性疾病,而SLC26A4又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的主要责任基因,前期研究还提出 FOXI1和KCNJ10也可能是该病的责任基因,但后期我们的研究否认了这一观点。本课题拟在完善全国性大规模耳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人群耳聋,特别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的分子致病机制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课题实施期间,以miRNA为切入点,通过全基因组miRNA表达谱芯片、RNA干扰等技术,研究miRNA在该病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信号通路,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完善大前庭水管的致聋机制理论,同时为大前庭水管相关内耳畸形的基因治疗提供潜在靶标,初步探索该病的基因治疗方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大前庭水管相关内耳畸形的分子诊断、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指导建立经相关基因诊断后仍不能明确分子病因的中国大前庭水管患者的分子诊断新策略。在临床方面,针对SLC26A4 单基因的CNVs诊断取得初步进展,对131例未明确诊断的EVAS患者进行SLC26A4 基因全序列检测49例患者存在致病性CNVs(12种),其中8种CNVs可鉴定两端断点,4种可鉴定一端断点。建立多层次平台预防听觉前庭出生缺陷,在胚胎植入前诊断方面,基于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15个家庭实施PGD,是国际上耳聋PGD完成最多的研究小组,并为1个CNVs遗传性耳聋家庭实施PGD,结果成功保障听力正常后代出生;在有创产前诊断方面,对1,424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全球预防总数82%)预防383例聋儿出生,为1例CNVs遗传性耳聋家庭实施产前诊断成功预测胎儿听力前庭状态。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的动物模型研究,并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性耳聋的临床预防、治疗研究进行了有效探索。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3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4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5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DOI:10.13692/ j.cnki.gywsy z yb.2016.03.002
发表时间:2016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功能性克隆导致多基因遗传性耳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新致病基因

批准号:30971596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杨涛
学科分类:H140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功能性克隆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耳聋新基因CA2及其分子致聋机制研究

批准号:8160081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柴永川
学科分类:H1405
资助金额:17.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第二致病因子的鉴定及致病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073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黄莎莎
学科分类:H1405
资助金额:5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致聋机理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批准号:1147207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孙秀珍
学科分类:A1001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