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分布最广、海拔最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受到放牧干扰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近年来退化严重。土壤原生动物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可以作为敏感反应草原退化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①了解西藏高寒草甸草原植被下土壤原生动物数量变化及群落结构特征;②高寒草甸放牧管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寻找放牧管理与土壤原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探索利用土壤原生动物作为高寒草甸土壤质量的指示生物;③探索不同海拔梯度对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④通过对比纳木错湖区的水生原生动物,探究土壤及水生原生动物的同源性。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上分布最为广泛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放牧干扰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而土壤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作为评价土壤质量和土壤扰动的指标。土壤原生动物参与构成土壤食物链,捕食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针对青藏高寒草甸土壤严重退化的问题,分析不同放牧处理条件下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变化和多样性,探索利用原生动物作为高寒草甸土壤质量指示生物的潜力。主要取得以下重要成果:.(1)通过传统的镜检法和18S rDNA序列比对,青藏高寒草甸在共发现13种土壤原生动物,2种属于肾形虫属(Colpoda),3种属于尖毛虫属(Oxytricha),3种属于腹毛类纤毛虫(Oxytrichidae), 1种属于长颈虫属(Dileptus);1种属于囊变形虫属(Saccamoeba,),1种属于棘毛阿米巴虫属(Acanthamoeba);2种属于波豆虫属(Bodo)。青藏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群落中,鞭毛虫数量最多(454-2303 cell/g·soil),变形虫次之(85-260 cell/g·soil),纤毛虫的数量最少(1-20 cell/g·soil)。.(2)研究发现,不同放牧方式和强度显著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数量。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强,土壤原生动物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重牧区相比冬季放牧区,下降了79%-80.1%。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密度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总氮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显著关系(P < 0.05)。.(3)季节动态观察结果显示土壤原生动物群落中纤毛虫种类在重牧区发生显著的变化,可以用于指示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退化高寒草甸狼毒遥感识别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关系
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与微生物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高寒草甸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高寒草甸土壤跳虫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