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HPV疫苗的上市使人们看到了子宫颈癌一级预防的希望,但昂贵的价格妨碍了其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加之现有疫苗覆盖病毒谱的不适应性,HPV 疫苗本土化显得更为迫切。本计划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流行高危HPV病毒毒株HPV16,58,兼顾其他如HPV18及低危HPV6,11型为对象,以减毒志贺杆菌为载体,构建多价口服HPV预防性疫苗。本研究拟对前期构建的载体sf301 △virGDsbA33G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缺失突变毒力基因set 、sen,以及免疫抑制相关基因 ospF,并表达粘膜免疫佐剂- - 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LT-B,增强疫苗的粘膜免疫反应,达到单次免疫获得有效保护性免疫的目的。利用经直肠豚鼠痢疾模型,优化多价疫苗免疫方案,探索制备价格低廉、可有效激发粘膜免疫反应、安全无毒, 预防高危HPV型别的感染,符合我国国情的HPV预防性疫苗,对宫颈癌进行一级预防。
大量研究证实高危型HPV生殖道感染是妇女子宫颈癌发生的启动因子,因此预防HPV发生成为消灭子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手段。2005年人类历史上首例肿瘤疫苗HPV VLP疫苗的成功上市,是人类抗争癌症战斗中的里程碑,它标志着通过疫苗接种消灭癌症的开始和预示了光明的前景。但是VLP昂贵的费用阻碍了疫苗在贫困地区的推广,而这些地区聚集了80%的宫颈癌病患。我们致力于研发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效的口服疫苗,不仅保证疫苗接种的良好依从性,而且根据粘膜免疫的共同效应,经过肠道粘膜途径免疫后,在阴道粘膜局部获得有效的粘膜保护。本研究在DNA和蛋白水平上通过多种方式验证,利用无缝连接和自杀载体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成功地将志贺菌中的icsA基因中主要毒性功能区以in-frame和out-frame两种模式替换为密码子优化的HPV16 L1基因。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培养基中还是在侵入细胞后,在in-frame结构中,L1可被呈现至细菌表面;而在out-frame结构中,L1独立表达于胞质中,可以组装成为VLP结构。在in-frame结构中敲除icsP基因可以将L1蛋白以未切割形式局限在细菌表面,为病毒抗原呈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各菌株毒性得到了很大程度地削弱,并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受免疫豚鼠体内可检测出特异性的抗HPV16 L1 VLP中和抗体,提示产生可能的免疫保护力,其中以独立表达于胞浆的out-frame结构免疫效果最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异质环境中西尼罗河病毒稳态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热塑性复合材料机器人铺放系统设计及工艺优化研究
噬菌体活载体HPV16、18联合多价预防性疫苗的研究
预防性重组HPV58-减毒志贺氏杆菌载体活疫苗的研制
新型pH敏感口服纳米DNA疫苗的研制
新型口服HIV-1粘膜免疫疫苗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