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系世界珍稀物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葛洲坝工程修建后,使中华鲟的生殖洄游被阻隔,中华鲟资源量明显减少。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水域已由1981年的20km江段逐步被压缩至葛洲坝下游约5km江段内,物种陷于濒危。本课题拟从研究中华鲟生态水力学特性入手,采用流体力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华鲟生物学特性、产卵场流态及水力学要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华鲟对流速场、压力场、温度场和浓度场改变的敏感性、选择性和适应性;根据时空边界条件,建立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和生态流场耦合模型,分析研究最适宜中华鲟繁殖产卵的环境流场条件及游移规律。将填补我国采用生态水力学理论研究中华鲟的空白。为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和珍稀物种保护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中华鲟繁殖需求的生态水力学机制及其生态调度问题的研究
透水丁坝水力学特性及生态效应研究
钉螺的生态水力学特性及无螺取水机理的研究
基于Hydrodynamics-Reaction Kinetics耦合模型的厌氧膨胀床反应器三相流场数值模拟及生态-水力响应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