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建设在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也将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吞噬大量的耕地,也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并且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的可持续性也是影响"节能减排"和推进"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目前,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性评价的瓶颈受到对自然资源、公共物品、人类服务等难以估价,特别是难以制定统一估价标准的制约。探索人居环境建设"正"、"反"两方面统一估价标准,寻求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性的科学评价方法,对促进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据此,本研究以人居环境建设为对象,以重庆大规模快速的人居环境建设为切入点,采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对案例区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掌握重庆人居环境建设中能值流的时空变化格局;揭示案例区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性分布格局与演变。力求对同类型重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评价提供佐证。
人居环境建设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极大改变原有自然环境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居环境建设为人类提供完善的公共物品与服务设施,极大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开展人居环境建设“正”“反”两方面综合效应考量是科学评价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人居环境建设综合价值评估面临自然资源、公共物品、人类服务等难以制定统一量纲估价的瓶颈,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将自然资源、公共物品及服务等各建设要素统一转换成太阳能值进行综合评价,有效解决了这一难以统一估价的难题;其次,通过构建人类福利指数、环境 负载率、能值碳通量效率和能值碳通量、能值可持 续性指数等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评价指标模型,有效推进了从“正”“反”两方面开展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第三,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考量自然资源等原材料和能量的投入与相应的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产出的关系,结果显示,1997年到2010年,重庆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太阳能值年际变化不大,而产出能值逐年上升,2010年,重庆市支撑性基础设施所投入的能值达4.39×1022sej,产出达6.86×1022sej,产出能值净差值达2.47×1022sej,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逐年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居环境产生明显的正向效应;第四,绿地系统建设对人居环境正向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997-2010年间重庆市绿地系统输入的能值总量为9.13×1022sej,而向人居环境建设系统提供的总服务能值达1.22×1023sej,输出能值大于输入能值,并且,能值投资率从1.02增长至1.34,环境负荷率虽然从0.02增长至0.35,表明绿地系统对人居环境建设产生重要正向作用,同时也发现2003年以来绿地系统建设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局面;第五,可持续发展阈值研究表明,1997年至2010年间,重庆市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指数在0.43至1.17之间变化,自2003年以来,重庆市人居环境建设总体上呈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研究成果首次从人居环境建设正反两方面开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方面可为同类研究借鉴。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能值分析的能量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研究
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建设的IPD模型与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能值理论的我国北方地区葡萄设施栽培可持续性评价
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