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社会网络的多尺度交叉感知计算理论与关键技术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133016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280.00
负责人:秦志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赵曦滨,刘峤,蓝天,王佳昊,钟婷,聂绪云,杨铮,何源,游之洋
关键词:
信息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交叉感知移动社会网络体系结构
结项摘要

面向移动社会网络的感知技术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本项目首次从移动个体对社会环境的感知、社会环境对移动个体的感知、以及移动社会网络用户群体协同感知等三个层面对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交叉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面向移动社会网络的分布式协同感知技术,包括机会路由机制,以及服务发现与资源共享机制;(2) 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与环境的交叉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协同感知方法研究、异构感知数据融合算法和通用的异源社交服务组合中间件模型,并据此提出一个适用于多种网络架构的新型移动社交网络服务架构模型;(3) 研究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隐私与匿名保护问题和信任模型的建立机制;(4) 开发出一个面向移动用户的精确服务投放示范应用系统原型。该研究成果将有可能对推动移动社会网络服务的推广普及和催生新型应用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

项目摘要

本项目对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交叉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面向移动社会网络的分布式协同感知方法与技术;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与环境的交叉感知;以及移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隐私保护和信任模型;并据此开展了多项基于移动社会网络交叉感知的示范应用。在室内定位和被动定位,协同感知与社会网络动态感知,移动社会网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理论研究成果,并与移动运营商和有关部门合作开展了增值服务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组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促进了承担单位的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从跟跑到并跑,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领跑,相关研究成果对推动基于移动社会网络交叉感知的科技创新有积极的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DOI:10.11999/JEIT150995
发表时间:2016

秦志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0873075
批准年份:2008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47309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计算存储感知的移动网络容量理论与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6167129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陈智勇
学科分类:F01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移动位置的复杂社会网络感知

批准号:61573262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吴晓群
学科分类:F030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面向可穿戴计算的行为大数据感知理论与关键技术

批准号:6177224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怀忠
学科分类:F0208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移动定位服务的社会网络感知及安全协同关键技术研究

批准号:411040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郭迟
学科分类:D04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