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的研究区域是以银川盆地为中心,含宁夏大部及内蒙阿拉善左旗,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5.5-39.5度;东经104- - 108度。依托数字地震技术,利用中国地震局"十五"台网改造建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网和北大布设的流动地震测线形成二维台阵,结合我们已获得的2007年12月20日宁夏大峰矿5499吨爆破75个流动和固定台的观测资料,用地震学方法探测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三维精细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已有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及历史强震空间位置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的统计学研究,以震源机制解及GPS等观测结果为约束,进行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性的数值模拟,给出构造运动活动图像及强震活动长期发展特征。建立研究区的活动构造模型,并探索给出强震潜势的科学判定方法,勾画出研究区未来强震危险区。项目的开展同时可望为今后在其它地区开展相近工作提供示范,为地震危险性的长期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新途径。
利用已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与研究区内中国地震局"十五"台网改造建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组成的二维台阵同步观测1 年的记录(,结合宁夏人工大爆破的75个台的记录资料,对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三维结构进行了反演。为提高反演的分辨率,我们利用双平面波拟合法,反演获得鄂尔多斯地区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结构。结果显示,短周期瑞利波相速度异常与地表的构造特征吻合较好,中长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可以反映出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异常分布以及构造特征.由研究区20~125s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可以反演得到地表到地下200km 范围内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稳定均一,活化或改造的痕迹不明显;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的强烈作用,有大量地幔物质流动的痕迹存在;中央转换带下超过200km 深度存在地幔物质上涌,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青藏高原板块的挤压有关.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已有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及历史强震空间位置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的相关研究,以震源机制解及GPS 等观测结果为约束,进行了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性的数值模拟,给出构造运动活动图像及强震活动长期发展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南极长城站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其周边深部结构
断层活动引起的大型沉积盆地强地震动模拟
南北地震带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
川滇地区地壳精细结构与地震孕育深部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