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葡萄是很好的抗病基因资源库。国外鲜有对中国野生葡萄的研究报道。国内近年虽然克隆了部分中国野生葡萄抗白粉病相关基因,但其抗病功能有待进一步鉴定。因此,继续挖掘利用中国野生葡萄抗病基因,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本项目拟建立基于生物信息比较的葡萄同源基因克隆新方法,以极抗病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为材料,克隆广谱抗病基因RPW8.2同源基因VpR82H(RPW8.2基因编码的蛋白2009年底被证明是在所有病原菌和寄主互作过程中发现的、第一个特异锚定到寄主与病原菌互作界面的蛋白),通过建立白粉菌诱导下中国野生葡萄VpR82H基因特异定位表达系统,揭示白粉菌诱导下中国野生葡萄VpR82H基因在拟南芥和欧洲感病葡萄中的特异定位表达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最终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等方面阐明中国野生葡萄VpR82H基因抗病机理,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中国野生葡萄是很好的抗病基因资源库。国外鲜有对中国野生葡萄的研究报道。因此,挖掘利用中国野生葡萄抗病基因,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本项目以极抗病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白河-35-1为材料,利用基于生物信息比较的葡萄同源基因克隆法,克隆了广谱抗病基因RPW8.2在华东葡萄白河-35-1中的同源基因VpR82共2个,克隆了RPW8.2在欧洲感病葡萄‘五月紫’和‘黑比诺’中的同源基因VvR82H各1个,并登录GenBank;白粉菌诱导下,中国野葡萄VpR82H基因可以在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特异定位表达,但与RPW8.2基因特异定位表达在白粉菌吸器周围不同,VpR82H基因更多地集中在菌丝周围表达;分离了一个高致病性的葡萄白粉菌菌株,暂命名为NAFU1,以便后续很好开展抗病性及葡萄与白粉菌互作研究;利用基因枪法,在 ‘里扎马特’葡萄组培苗幼嫩、健康叶片中瞬时表达VpR82H基因,接种葡萄白粉菌NAFU1后,也可以观察到VpR82H基因在菌丝周围表达;诱导并保存了葡萄无核品种‘无核白’和酿酒品种‘霞多丽’花药胚性愈伤组织,并利用葡萄胚性愈伤组织,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经Southern Blot和RT-PCR证实的RPW8.2转基因植株18株,VpR8H转基因植株28株;RPW8.2和VpR8H转基因植株部分叶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可见坏死斑,台盼蓝染色表明坏死斑是细胞坏死所导致,RT-PCR结果证实这些表型是由于所转基因表达引起的;用白粉菌NAFU1分别接种RPW8.2 和VpR82转基因葡萄叶片,RPW8.2-YFP和VpR82-YFP均能在转基因葡萄中特异表达,与拟南芥等转基因植物中的结果相似,但RPW8.2可以特异定位到白粉菌吸器周围,而VpR82是定位在菌丝周围;进一步观察转基因葡萄叶片白粉菌菌丝生长,转基因株系菌丝生长量小且有细胞坏死,而非转基因葡萄叶片上菌丝生长量大且无细胞坏死。这些结果初步说明,在白粉菌诱导下,VpR8H和RPW8.2是通过特异定位表达,抑制葡萄白粉菌菌丝生长,从而增强转基因葡萄的抗病性; 此外,VpR82H对非生物胁迫(如ABA、SA、低温和高温)也有一定反应。这些结果为最终利用VpR82H开展葡萄抗病遗传改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邀请美国专家1人来校合作交流,参加学术会议9次;发表论文4篇;协助培养毕业硕士1人。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精子相关抗原 6 基因以非 P53 依赖方式促进 TRAIL 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凋亡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白粉病诱导的中国野生华东葡萄VpPR10蛋白基因定位表达研究
白粉菌诱导下广谱抗病基因RPW8.2在草莓上特异定位表达及利用研究
基于葡萄白粉菌关键效应因子鉴定野生华东葡萄抗白粉病基因
中国野生葡萄抗黑痘病特异表达基因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