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量观测和分析,运用数学模拟、GISDEM等先进手段,首次对长江河口的水、沙和碳、氮、磷、硅等生源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既研究长江进入河口区的水、沙和生源要素通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又探讨这些物质进入河口区后在陆海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机制和结果,并构建了泥沙和主要生源要素的收支平衡模式,得出了若干典型断面不同时间尺度的通量。已发表论文35篇和专著一册。以一个世界级的大河口为例,将河流入河口区的通量与河口入海量区分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其研究成果不仅对进一步阐明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还可为其它河口的物质通量研究提供经验,为JGOFS的综合与集成作出贡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工业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长江干流宜昌-监利段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
长江河口北支盐水入侵及倒灌南支盐通量研究
长江河口重金属元素及营养盐的输出通量研究
长江河口泥沙再悬浮研究
长江河口水沙输运时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