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光纤光镊新技术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07706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40.00
负责人:刘志海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彦德,王镭,赵浩宇,高鹤,高迎春,侯国华
关键词:
光纤光镊光镊光捕获近场光镊
结项摘要

为了发展功能完备的近场光镊,我们设计了基于多芯光纤技术的近场光纤光镊。将全内反射原理与多芯光纤相结合,在光纤端面形成倏逝场,实现对物体的捕获,能够将近场光镊及其操纵与显微观察系统有效分离,极大地增强了近场光镊的可操作性和主动捕获能力。利用多芯光纤构成近场光镊,相向传输的相干光叠加构成捕获区域,干涉效应使得光强增加的同时捕获空间进一步缩小,使新一代全光纤近场光镊的捕获性能大大提高。同时,近场光纤光镊加工方法简单,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对于近场光镊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研究向微观领域的不断延伸,对纳米级物体的捕获和操作日益显现出重要性,特别是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单分子水平上的捕获与操纵变得尤为重要。近场光纤光镊由于操作灵活、易于实现,其操控对象和操作精度达到了纳米量级,有望成为分子捕获及操纵、染色体分选、微小颗粒的捕获、排列和显微制造等领域有力工具之一。

项目摘要

本项目的研究要点包括:.(1)近场光纤光镊结构设计与特性研究.为使近场光镊能够实用,设计需要考虑多芯光纤的芯径、间距、光纤端形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依据不同的的具体要求,对上述因素进行了优化设计,选取最佳方案。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近场光镊理论模型,通过系统分析构成近场光镊的诸要素,总结出多芯光纤构成近场光镊的条件。分析了多芯光纤出射光场的光学特性,建立了光学模型,系统研究了多芯光纤的芯径、光纤端形状、光纤芯间距等物理量对光场特性的影响。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近场光纤光镊的出射光场的力学特性开展了仿真研究。.(2)近场光纤光镊光场控制机理与方法研究.利用多芯光纤构成近场光镊,从各个纤芯出射的光叠加构成明暗相间条状(双芯光纤)或点状(三芯及三芯以上光纤)的相干倏逝场驻波,每一个干涉加强点即构成一个独立的光势阱。改变各个纤芯内传输光的强度和相位,相干倏逝场驻波的空间分布和捕获的方向性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被捕获粒子进行物理移动或转动,使新一代全光纤近场光镊的捕获性能大大提高。采用耦合模理论和光束传播法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理论模型,开展了多芯光纤传输光强度和相位调节方法研究。研究了不同光强度和倏逝场驻波分布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开展实验与理论对比研究,完善捕获理论模型。.(3)多芯光纤近场光镊制作方法与优化设计.光纤端面是多芯光纤近场光镊得以实现的核心部件,其结构需要根据不同的多芯光纤结构加以制作,将通过研磨、腐蚀或深紫外激光微加工等手段将多芯光纤加工成锥台形状,然后在锥面上光学镀膜的方法将纤芯中的光功率以合适角度会聚于光纤端面形成全内反射从而构成近场光镊。利用多种加工方法对多芯光纤进行微加工,总结经验,探索了适合多芯光纤光镊制作的新方法。分析了多芯光纤微加工尺寸误差对捕获效果的影响,总结规律,得出最优参数。.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共完成学术论文25篇,其中被SCI检索9篇,EI检索24篇,ISTP检索9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3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17
4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基于相似日理论和CSO-WGPR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

DOI:10.13336/j.1003-6520.hve.20201778
发表时间:2021
5

~(142~146,148,150)Nd光核反应理论计算

~(142~146,148,150)Nd光核反应理论计算

DOI:10.7538/yzk.2022.youxian.0213
发表时间:2022

刘志海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1775047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70701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0500531
批准年份:20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6117708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光热驱动纳米光镊新原理与新技术研究

批准号:6190514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陈嘉杰
学科分类:F051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光镊原理的光纤振动传感器机理研究

批准号:61177081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志海
学科分类:F0503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镊技术及其微操纵系统研究

批准号:60927008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苑立波
学科分类:F0503
资助金额:18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基于数字微镜阵列的多模光纤全息光镊及其应用研究

批准号:1190418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林炜
学科分类:A22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