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期间,南海海面温度异常具有双峰结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厄尔尼诺盛期的12月份,第二个峰值出现在次年厄尔尼诺结束后的8月份;它们是海洋环流和大气强迫共同作用的结果。海洋环流的作用体现在海峡间的输运和内部平流、上升流所造成的热交换变化,受大尺度风场调整。对于大气直接强迫,前一峰值和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通过"大气桥"相联系。初步分析显示,后一峰值与春季热带印度洋海面温度异常具有很高的相关,但机制尚不清楚。厄尔尼诺期间,热带印度洋海面温度逐步升高,于次年的春季达到最大;在赤道以南,与厄尔尼诺和印度洋偶极子有关的海洋罗斯贝波影响了西南印度洋的海面温度;在印度洋其他海域,热通量收支主导海面温度变化。本工作将利用再分析资料、遥感观测及数值模拟,重点研究热带印度洋内部海-气过程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南海海面温度年际变化的遥相关动力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夏季极端日温作用下无砟轨道板端上拱变形演化
不同类型印度洋偶极子影响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的海洋通道过程
南印度洋副热带模态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热带西太平洋、印度洋上层海洋年际变化的研究
低频斜压Rossby波对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洋热力结构年际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