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那曲尼阿木底遗址50 ka以来的环境变化与植物资源利用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202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葛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韩芳,CHOI CHEOLMIN
关键词:
西藏植物资源利用植硅体环境变化晚更新世
结项摘要

The dispersal of human from Africa to Asia during late Pleistocene is a hot topic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 time and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human expansion to the high elevation area of Tibet have been deb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However, due to lack of accurate dating material and well preserved sediments, when and under what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did human disperse to Tibet remains unclear. The key to solve this problem is to find well preserved archaeological site and proper proxy indicator, which could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This project aimed to study the well preserved Nya de site, by using OSL dating to establish high resolution time scale, and reconstruct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through phytolith analysis; by combining the established modern spikelet phytolith morphology dataset and the phytolith extracted from stone artifacts and surrounded soils, to discuss the plant resourced utilization condition of the Nya de site; and finally provide new prospect on the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during the dispersal to Tibet in late Pleistocene.

晚更新世古人类向亚洲的迁徙扩散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古人类登上西藏高海拔地区的时间和环境背景,更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缺少确切的年代和埋藏记录,当前对古人类在西藏高海拔地区活动的年代及区域环境背景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寻找合适的考古遗址以及能够同时反映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代用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项目计划对保存有完整地层的尼阿木底遗址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框架,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重建遗址区域的环境背景;结合已建立的禾本科小穗植硅体形态数据库,对比分析遗址文化层和石器中的植硅体形态,提供古人类的植物资源利用信息,为了解晚更新世古人类登上西藏高海拔地区的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认识。

项目摘要

本项目对西藏北部高原的尼阿木底遗址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区域现生植物植硅体调查分析和剖面沉积物植硅体分析,理清了藏北高原现生植物的植硅体组合特征,揭示了尼阿木底遗址自50ka以来的环境和植被变化,并探讨了古人类抵达尼阿木底遗址时的植物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可能的路线。结果显示:(1)藏北高原现生植物的植硅体组合能够揭示不同优势植物的种类,包括针茅、莎草、狼尾草和芦苇等;(2)尼阿木底遗址自50ka以来,经历了3个主要的环境和植被变化阶段,分别为:50-30ka,环境较为暖湿,周边植物以芦苇为主,30-10ka,环境较为寒冷,周边植物以狼尾草为主,10ka至今,环境回暖,周边植物以针茅和莎草为主;(3)抵达尼阿木底遗址的古人类可能利用了棕榈科植物,由于棕榈科植物不生长于青藏高原,这一结果可能指示了抵达尼阿木底遗址的古人类可能也抵达过东亚或南亚,并存在与当地人群交流的可能。这项研究填补了西藏地区植硅体相关研究的空白,还为探讨古人类征服西藏高海拔地区的环境背景以及可能的路线提供了新的认识。本项目区域性环境考古和植物考古调查和研究模式还可推广至其他区域,对于促进探讨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以及植物资源利用,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葛勇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华南史前古人类遗址植物微体化石与植物资源利用分析

批准号:4177202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关莹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2ka以来中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环境变化研究

批准号:40671184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高尚玉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2ka以来贺兰山东西两侧沙漠环境变化与分异机制研究

批准号:40271114
批准年份:2002
负责人:高尚玉
学科分类:D0714
资助金额:3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近13Ka以来陆-气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

批准号:49733130
批准年份:1997
负责人:洪业汤
学科分类:D0707
资助金额:11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