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碳是地球表层中最大且最具活性的碳库,弄清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固存效应及其机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稳定性的影响也是当前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北方草地是潜在的重要"碳汇",然而,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其碳大量流失(1980-2000年),成为"碳源"。科学家仍未弄清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带草地土壤碳固存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主要原因:1)实验大多采用野外调查,缺少长期野外控制实验;2)常以以土壤有机碳总量为研究指标,对土壤碳组分(Organic carbon fraction)和稳定性的分析还未见报道。本项目将采用野外受控实验(放牧实验、火烧-施肥-刈割实验)和退化草地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以土壤碳总量和碳组分为指标,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温带典型草地(羊草草地)土壤碳固存效应的影响及其机理,另外,还将从土壤有机质角度探讨典型草地的适应性管理策略。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南疆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土地利用及养分条件对温带草地土壤有机碳固持及稳定性的长期影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稳定性研究
若尔盖湿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固存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