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动物食物贮藏空间记忆的行为神经生态学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30016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190.00
负责人:张知彬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宏俊,潘永良,王福生,徐林茜,王昱,王振宇
关键词:
空间记忆食物贮藏神经元再生生态适应
结项摘要

食物贮藏是啮齿动物利用食物资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贮藏方式:集中贮藏和分散贮藏。有研究认为空间记忆对啮齿类动物食物贮藏及找回食物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因为食物贮藏,尤其是分散贮藏的动物往往有数十到数百个贮藏点,因而这些动物是否具有如此惊人的记忆能力和其潜在的机制仍有待研究。本项目用神经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空间记忆和神经元再生)探讨食物贮藏、空间记忆和神经元再生的关系,旨在说明食物贮藏,尤其是分散贮藏的神经行为学机制,并探讨分散贮藏的生态适应意义。

项目摘要

. 本项目在东北小兴安岭、北京东灵山和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以不同贮藏类型的鼠类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贮藏行为在种内和种间的分化以及食物贮藏与空间记忆、神经元再生之间的关系。取得如下重要研究结果: 1)发现花鼠分散贮藏行为存在显著种内差异。 2)发现花鼠海马齿状回(DG)和侧脑室下带(SVZ)存在大量新生的细胞。3)发现雄性花鼠贮藏行为与空间记忆有关的脑区海马齿状回(DG)新生细胞增殖密切相关。4) 发现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同域分布的鼠类种间贮藏行为存在明显分化,从而对同域森林种子命运和更新产生不同的影响。5)发现分散贮藏鼠类具有较好的空间记忆能力和对找回自身埋藏点有优势。6)发现鼠类物种间贮藏行为差异与其脑区海马齿状回(DG)新生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本项目已发表或接受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11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DOI:10.11896/jsjkx.201100031
发表时间:2021

张知彬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370232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9730090
批准年份:199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0430130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14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批准号:3133001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96.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食植性啮齿动物营养生态学的研究

批准号:38970149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刘季科
学科分类:C0302
资助金额: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川西平原农田啮齿动物比较种群生态学

批准号:39270121
批准年份:1992
负责人:曾宗永
学科分类:C030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啮齿动物默认模式网络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批准号:813716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夏阳
学科分类:H2707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药物对动物记忆行为和脑内神经化学的研究

批准号:38870936
批准年份:1988
负责人:于庆海
学科分类:H3303
资助金额:2.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