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高原中、南部共布置了三条大地电磁深剖面,即亚东-雪古拉、达孜-巴木错和羊八井-当雄,合计700公里,共50个测点,平均点距15公里。此项研究在方法技术上的特点是:采用超长周期及常规大地电磁观测相结合的方案,采集到周期为1/320秒-2万秒的超宽频带资料;除功率谱外还记录了原始时间序列,在室内做了精细的再处理;记录了可靠的相位资料;做了严格意义上的二维反演,并对静位移做了客观的自动校正。获得的深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图象就地下热状态、壳内低阻层位及软流圈的构造和岩浆活动以及印度板块的俯冲状况提出了新的认识。在国内外已发表有关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10篇,经SCI检索,在Science上的论文已被国外文章引用24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国际合作西藏中、北部深剖面探测的大地电磁研究
中美喜马拉雅和西藏高原深地震反射剖面试验与综合研究
西藏吉隆-措勤剖面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
横穿大别山地壳结构剖面的大地电磁阵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