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土壤磷素含量及其有效性很低,施用磷肥是提高红壤区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但由此引起的经济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红壤土壤磷素微生物转化对于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典型区域调查、室内模拟培养实验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土壤微生物传统培养方法与16S rRNA和18S rRNA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探讨土地利用、施肥方式和环境因子对红壤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弄清对红壤土壤磷素转化和活化主要功能微生物种群及其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磷素吸收的作用,建立红壤磷素转化主要功能微生物种群16S rRNA和18S rRNA克隆文库。为应用微生物调控红壤磷素转化及磷素作物有效性提供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酸雨影响红壤磷素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
我国农田土壤磷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组及其解磷机制的研究
施肥对马铃薯酸性土壤磷素利用与转化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磷变化及其与土壤磷有效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