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脉冲星和吸积中子星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1117303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2.00
负责人:张承民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静,塔尼阿里,蔡炎,姚苏,程争,雷亚娟
关键词:
双星系天体物理毫秒脉冲星吸积中子星
结项摘要

毫秒脉冲星(MSP)源于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中子星(NS)吸积加速,此间磁场衰减。我们探讨MSP的最快自旋和最小磁场,以及它们和吸积质量、吸积率的关系,揭示MSP演化机制。 也研究白矮星吸积塌缩形成MSP的可能性,及其特性。 探讨高光度Z源和低光度Atoll源中子星的磁场、以及两者关系。 对于MSP和常规脉冲星的磁场(B)和自旋周期(P)分布差异, 根据B-P的演化模型, 采用Monte-Carlo分析NS早期B-P分布,得到演化后的分布状态,再与观测对比,确定磁场和周期演化的特征。 进一步, 做出各种测量方法得到的脉冲星和X射线NS磁场统计,分析其磁场演化规律。 研究双星MSP和X射线NS质量统计分布, 给出其质量和自旋周期关系,比较理论模型和观测结果,推论MSP形成过程。分析X射线中子星能谱得到其磁场约束。 探讨脉冲星的演化和空间运动分布, 为FAST望远镜巡天提供样本优选策略。

项目摘要

本项目研究毫秒脉冲星和其前身星--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吸积中子星(NS)的物理性质与演化过程。 我们利用X-射线源Cyg X-2,SAX J1808.4–3658和4U 1820–30检验千赫兹准周期震荡的相对论进动模型(RPM)和阿尔文波震荡模型(AWOM)。发现RPM预言的中子星质量比实际测量值系统的偏大,而AWOM预言的中子星半径为10–20 km, 这与观测结论一致。同时我们利用AWOM推测三个中子星源的内部物质组成, 进而推测千赫兹准周期震荡(kHz QPO)的发射位置,我们发现所有kHz QPO的发射半径均大于中子星半径,且Atoll源和Z源的发射半径都集中于16–19 km,这暗示了两类源具有相似的磁球半径。根据NS磁场-周期B-P的演化模型, 采用Monte-Carlo分析NS早期B-P分布,得到演化后的分布状态,与观测对比,得到观测与理论一致的结果。通过考虑引力波辐射,我们计算了毫秒脉冲星加速, 发现NS转动周期将出现最小值, 这与引力波角动量减少有关。针对Crab脉冲星,我们研究了其诞生周期,亿年量级的周期演化过程描述将为FAST望远镜观测提供依据。此外, 中子星的质量分布、毫秒脉冲星形成、双星脉冲星分布、QPO的轮廓分析,我们也一并计算,得到满意的结果。 我们用RXTE卫星数据分析了atoll源4U 7135-44的软X和硬X的交叉相关函数,有百秒时间延迟的反相关出现在孤岛态,大多处于“孤岛”态的观测,软X和硬X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大多数处于“香蕉”态的观测,软X和硬X是正相关的。然而在“香蕉”的右上部也探测到了软X和硬X的反相关。另外,我们对一个既有正相关又有反相关的观测号的谱进行了分析,反相关出现在这个观测的最大流量处。拟合结果表明在流量最大处,康普顿成分不是最小的,这暗示着反相关可能与软态和硬态的转变有关系。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基于余量谐波平衡的两质点动力学系统振动频率与响应分析

DOI:10.6052/1672⁃6553⁃2017⁃059
发表时间:2018
4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DOI:10.11951/j.issn.1005-0299.20200093
发表时间:2020
5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1.01.002
发表时间:2021

张承民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19105002
批准年份:1991
资助金额:1.2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U1938117
批准年份:2019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批准号:10773017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9573004
批准年份:1995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子星-奇异星相变与特殊毫秒脉冲星系统的形成

批准号:1180301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姜龙
学科分类:A15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吸积中子星热物理探针研究

批准号:11773011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郑小平
学科分类:A1503
资助金额:6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子星和黑洞吸积盘振荡的理论研究

批准号:10173001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吴学兵
学科分类:A1503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黑洞和中子星双星吸积盘演化的比较研究

批准号:1130302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翁山杉
学科分类:A1503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