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质流和贸易流的中国区域资源消耗问题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40163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3.00
负责人:王鹤鸣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东北大学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陆钟武,岳强,孙文强,张朋刚,杨靖辉,石祎元
关键词:
资源核算可持续发展物质流分析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
结项摘要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 (EW-MFA), the economy has been usually regarded as a black box and the material exchange in it (e.g., material flows among regions) has caught little attention to be analyzed, which hampers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resource use in the economy. In this research, the black box is uncovered on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ndustrial level. On the regional level, we analyze the resource use among region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industrial level, we analyze the resource productivitie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main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is EW-MFA from industrial ec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EW-MFA, the resource exchange data between regions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data of industrie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and the derived material flow indicators cannot distinguish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esourc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combine the methods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 (IOA) to construct a coupling model of material flows and trade flows between regions,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estimating the resource exchange between regions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of industries. Furthermore, we construct a weighting model for material flow indicators, which helps to get a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resource consumption through resource scarcity degree-weighted aggregation. At last,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regional resource consumptions are analyzed, and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在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中,经济系统通常被看作一个独立的黑箱,对其内部的物质交换(如区域间的物质流)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本课题拟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打开这一黑箱:在区域层面上,将我国的经济系统分为八个区域,对各区域以及区域间的资源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行业层面上,对各区域不同行业的资源生产率进行研究。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工业生态学中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在应用此方法时,区域间的物质交换数据和行业资源消耗数据难以获取,而且得到的物质流指标没有区分不同物质的环境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物质流分析与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构建区域间的物质流-贸易流耦合模型,来估算区域间的资源交换量和行业资源消耗量;然后,构建物质流指标赋权模型,根据资源稀缺度(以各类资源的使用年限来衡量)对资源消耗量指标进行加权集结,得到资源消耗量综合指标;最后,找到影响我国各区域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

项目摘要

本研究针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问题,建立了中国区域层面的物质流分析模型,得到了各区域的自然资源开采量和基础设施的资源消耗量;建立了区域间物质流-贸易流耦合模型,得到了各区域以及区域内各行业的自然资源消耗量,以及区域间的物质流动情况;建立了物质流指标的环境影响赋权模型,得到了我国资源开采量的环境影响;针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三大类基础设施的资源消耗量中,新增建筑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从1995年的7.5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77.0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4.6%;新建公路所带来资源消耗从1995年的6.3亿吨增长到2012年的21.6亿吨,年均增长率为7.5%。相比于公路和建筑,新建铁路的资源消耗相对较小。.(2)在2007-2012年间,中国的自然资源开采量从246亿吨上涨到了340亿吨,增长了38.0%,年均增长率为6.6 %。对于这5年间开采量增长贡献最大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江苏(9.1亿吨)、内蒙古(8.5亿吨)、浙江(7.7亿吨),三省分别贡献了自然资源开采量增长的9.7%、9.1%和8.2%。.(3)中国的自然资源生产总量较高的地区主要是江苏、浙江和山东,人均生产量较高的地区同样是以江浙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效率最高的地区是京津、上海和广东。中国的自然资源消费(即物质足迹)较高的地区主要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人均物质足迹较高的地区是以青海、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和京津、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物质足迹效率最高的地区是京津和广东、上海,从中国整体来看,大致呈现出沿海向内陆由高到低的趋势。.(4)1992-2014年间中国原始资源开采的GWP上升了206%,化石燃料开采的增长贡献了其中的73%;ADP上升了65%,金属矿开采的增长贡献了其中的84%;RI上升了439%,非金属开采的增长贡献了其中的63%。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不同环境影响为研究对象,各类自然资源会有不同的贡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王鹤鸣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41871204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57.5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流研究

批准号:70473057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顾海英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贸易产品消耗的全口径水资源:区域评估、影响因素及流动特征

批准号:7157303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蒋萍
学科分类:G0412
资助金额:4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基于物质流与能流分析的区域环境问题“诊断”系统及应用研究

批准号:70873065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鞠美庭
学科分类:G04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石油资源流动过程及碳效应研究

批准号:4110111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晓洁
学科分类:D0108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