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地区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和浅冰芯样品以及融水径流样品等的系统观测和分析资料,认为雪冰内颗粒相离子基本能够反映其大气状况,但气相和颗粒并存的离子不然;虽然1号冰川冰芯的δ(18)O对气温的敏感程度逊于大气降水,但仍与夏半年平均气温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拓展了中、低纬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O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系统探讨积雪淋溶作用的机理,表明冰川淋溶作用受气温、雪层温度、雪层结构、物质平衡过程等因素的制约,并归纳了淋溶作用对冰芯记录的干扰过程;对比研究1号冰川和东南极内陆地区表层雪内NO3(-)沉积后过程的差异,提出两地区NO3(-)在雪冰内存在形式不同是其原因所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雪冰过程观测与研究
末次冰盛期以来黄河源区水文气候过程的湖泊沉积记录
小冰期以来东南极CHINARE沿线雪冰化学记录的气候指示
枪勇冰川冰前湖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冰川与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