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存款保险制度与金融风险研究:跨国实证分析与中国实践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803163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8.00
负责人:纪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厦门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倪骁然,Stephanie Chan,侯慧芳,苏彩珍,赵静
关键词:
金融改革金融抑制银行改革金融风险金融体系
结项摘要

Under the accelerated financial reforms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licit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DIS) in 2015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forestall systemic financial risks for China. .Our project contains three aspects: First, it is quite difficult for China to learn from countries establishing DIS in early years, since China had provided implicit blanket deposit insurance for banking system prior to explicit DIS, which is far different from countries establishing explicit DIS before 1970s like the U.S. and Canada. To make up for this gap, we focus on countries adopting DIS in later years, which are similar as China in providing implicit guarantee prior to DIS due to the systemic importance of banking sector at that time. Based on the data from 57 countries panel dataset, 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eposit insurance scheme on financial crises. we will examine the effects of explicit DIS for the prob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nancial crises. Second, we plan to explore spillover effect that DIS affects the whole systemic financial risk rather than banking sector alone. We will offer an explanation by the replacement of implicit guarantee and tradeoff between banking and non-banking financial crises. Third, we will discuss several design features of explicit DIS, and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specific for China.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进金融改革,提高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2015年推出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其重要举措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隐性全额存款担保,这与美国、加拿大等早期建立存款保险的国家差异较大,现有理论中缺乏适用分析。为补充现有文献,本研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搜集1970年以来存保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跨国面板数据,总结类似国家的经验,考察从隐性担保转换到显性存保对金融危机概率的影响。第二,第一次将隐性担保纳入分析框架,并将视角拓展到银行部门之外金融体系,即溢出效应。结合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背景,验证显性存保对隐性担保的替代作用、银行危机对其他金融危机的置换效果,解释存保如何在提高银行危机概率的同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第三,结合十九大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剖析存保的设计要素,就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在文献基础上,本研究第一次同时考虑隐性担保与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政策意义。

项目摘要

存款保险制度(Deposit Insurance Scheme,下文简称显性DIS)是指以法律条例明确规定、由金融机构为存款投保、受益人为储户的一种制度安排,最早于1933年在美国推行,被称为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自1993年我国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政策界与学术界已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二十余年的讨论,但远未达成共识。原因之一在于,较为成熟的国际经验与主流的分析框架,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际社会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也长期被美国学者所主导(Talley, 1990)。然而,由美国学者所主导的显性DIS的分析框架与隐含假设,与我国以及其他后期推行显性DIS的国家并不相符(Talley, 1990;Kyei, 1995)。美国推行显性DIS之前,政府对银行几乎没有干预与保护。而后期推行DIS的国家,在正式推行显性DIS之前,考虑到银行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系统重要性,政府必然会为银行体系提供隐性担保。因此,中国应结合自身的具体诉求与现实情况,更多地从国情相似的国家寻求经验。.本研究基于后期推行DIS的57个国家1970-2009年间的数据,验证以下猜想:在实施显性DIS之前,过度的隐性保险使银行部门积累了诸多问题,虽然不以银行退出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会形成政策负担,增加债务危机、通胀危机等其他危机的可能性。显性DIS的引入将完全保险降为有限保险,有助于问题银行的退出,减少其他类型金融危机的概率。具体而言,本文检验隐性DIS转变为显性DIS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区分了“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并考察不同设计细节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平均而言,显性DIS的“直接效应”是增加银行退出的概率,“溢出效应”是降低其他类型危机的概率,且后者占主导,整体上能够促进金融稳定。第二,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换因变量的定义口径、改变样本的筛选标准,以上结论依然稳健。第三,政策制定者在设计显性DIS的具体细节时,应综合考虑保费设置、筹资方式、运行模式等因素对银行危机和其他类型危机的异质性影响,结合本国国情设计显性DIS,而非单纯参考国际范例。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DOI:
发表时间:2018
2

理财建议可以当做金融素养的替代吗?

理财建议可以当做金融素养的替代吗?

DOI:
发表时间:2017
3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DOI:
发表时间:2016
4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18.19.027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语义分析的评价对象-情感词对抽取

基于语义分析的评价对象-情感词对抽取

DOI:10.11897/SP.J.1016.2017.00617
发表时间:2017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存款利率市场化与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研究

批准号:7127328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陆军
学科分类:G0307
资助金额:5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跨国穆斯林社区的空间实践与文化政治

批准号:4150114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鹏
学科分类:D0110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林业市场化进程及其绩效的评价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

批准号:7117309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孔凡斌
学科分类:G0311
资助金额:4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利率市场化下的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批准号:7147309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唐齐鸣
学科分类:G0307
资助金额:6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