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拟采用含有-NH2/-NH-的生物胺作为模板分子,开展高选择性生物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构建丝网印刷技术与分子印迹相结合的生物胺传感器检测方法,从电位和电流等参数的变化中建立起检测物质的浓度关系,同时结合计算化学、分子印迹膜(MIM)的空间结构、色谱学、光谱学和电化学分析结果,开展分子印迹膜识别研究,构建新的 MIM识别表征方法,探索生物胺MIM识别特性,明确生物胺MIM在预组装过程中主客体配合物识别位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地探讨影响膜形态结构与识别的聚合与环境因素,揭示生物胺MIM的空间结构和识别位点对模板分子识别的影响,并阐明吸附等温线模型理论和解释生物胺MIM识别热力学机理,科学解析基于丝网印刷电极的生物胺分子印迹传感器识别机制。
研究先后合成出对组胺(Histamine, HIS)、酪胺(Tyramine, TYR)和亚精胺(Spermidine, SPD)三种生物胺(Biogenic Amine,BA)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后成功制备的亚精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成膜于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开发出对BA中的SPD进行快速检测的功能性电极,构建了一种生物胺检测新方法。.首先,开展BA-MIP计算化学研究。选取亚精胺、酪胺以及组胺为模板分子,借助密度泛函数法(DFT),并采用关键字OPT+FRE优化计算模板分子SPD与功能单体构效,筛选与BA形成最稳定复合物的功能单体。发现8种功能单体中,甲基丙烯酸(MAA)能够与SPD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最高。发现HIS和TYR与MAA形成的复合物有最佳的稳定性。两种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为1:4时形成最稳定的复合物。通过计算溶剂化能力,发现溶剂对MAA、AM以及MIP体系影响趋势相同,其溶剂化能力强度为:乙腈>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然后,进行MIP预组装体系光谱波谱学研究。采集SPD与三种功能单体所形成的复合物体系的紫外光谱数据,MAA能够与SPD形成最为稳定的复合物,结论与计算化学结果一致。经扫描发现一个SPD分子周围至少需要3个功能单体才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分别对HIS、TYR预组装体系紫外光谱扫描发现,1个模板分子主要与1个MAA、1个AM分子形成复合物。对TYR复合物体系的核磁共振波谱揭示:以MAA 为功能单体,EDGMA 为交联剂制备的MIP对酪胺的识别作用力比以AM大,特异性更好。.SPD-MIP合成与表征的试验。获得在1:4 的SPD与MAA比例时有最好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且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有两类不同的吸附位点,其吸附量、平衡解离常数优于其它的比例。以MAA、AM为功能单体,制得HIS-MIP、TYR-MIP,分别对模板有单一结合位点,并存在特异性识别。.最后,SPD-MIP修饰丝网印刷电极及表征研究。采用SPD-MAA 1:4聚合体系为传感器敏感膜材的成膜组分,以紫外聚合法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合成SPD-MIP功能膜电极,其在溶液中吸附平衡时间为360 S,在1×10-6~6×10-6 mol/L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52),检测限1.7016×10-7 mol/L,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基于丝网印刷碳电极的味觉细胞传感器研究
丝网印刷电极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关键技术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
基于丝网印刷碳微电极阵列的电化学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基于丝网印刷功能化电极阵列研究活性氧分子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药物治疗中的变化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