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次级放射性核束装置上,用24Mg初级束轰击氘气体靶,通过(d,n)和(d,a)反应分别产生25Al和22Na次级束,用以研究核天体物理极感兴趣的25Al(p,g)26Si和22Na(p,g)23Mg反应质子发射阈上共振能级的性质。.拟采用厚靶方法测量次级束共振散射反应的激发函数,即使用较厚的(CH2)n反应靶,使25Al和22Na次级束的能量全部损失在反应靶中,在反应靶的下游利用大面积双面硅条探测器测量出射的质子。经反应运动学和能量损失修正,可得到共振散射反应的激发函数,并导出25Al(p,g)26Si和22Na(p,g)23Mg反应质子发射阈上共振能级的能量、自旋宇称和质子宽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确定这两个反应共振俘获的反应率。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用一个能量点的、流强相对较弱的次级束,一次测量较大能量范围内的弹性共振反应的激发函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瞬态波位移场计算方法在相控阵声场模拟中的实验验证
化学反应中散射共振态的理论研究
17F次级束引起的质子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研究
利用推广的非局域集团模型研究原子核散射态与共振态中的集团结构
重子-介子散射共振态及奇特重子态的夸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