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碱性岩中的东坪金矿床以及花岗岩中的峪耳崖、柏杖子金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得出了碱性岩形成于中元古代,其中的金矿床有两期,早期为钾长石蚀变岩型,晚期为石英脉型,两期矿化的成岩成矿时差达1541-1604Ma,峪耳崖、柏杖子岩体及石英脉型矿化均为燕山期形成,成岩成矿时差分别为35-82Ma及78Ma。氢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地质、稀土及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证据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固结后的赋矿岩体,因此矿床不是传统观点的岩浆热液矿床,而是改造作用的产物。改造作用不仅是沉积岩、变质岩中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也是侵入岩中金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课题提交了总结论文一篇、论文12篇,超额完成了预期计划。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基于可拓学倾斜软岩巷道支护效果评价方法
氰化法综合回收含碲金精矿中金和碲的工艺研究
胶东西北部北截岩体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制约
鲁南可能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流体成矿系统对比研究
中国东部重要金铜矿床成矿过程的流体作用研究
改造成矿作用与我国金矿的形成
泥河铁矿床中硬石膏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铁成矿作用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