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时间判断是命案现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尸体所受外界干扰因素多,精确推断死者死亡时间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法医学界的重大疑难课题。本研究在前次课题支持下开创性地运用FTIR-ATR光谱探测技术,系统观察了大鼠死后168小时内脑皮质、心肌、肺脏、肝脏、脾脏、肾脏、骨骼肌等七种组织在不同温度水平的红外光谱变换,于分子水平分析组织中重要成分随死亡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规律,业已筛选出有显著差异的生物分子指标,建立了大鼠三个不同温度水平的死亡时间数据库。本次拟通过大批量收集并检测人尸体标本,逐步建立人体死亡时间推断的红外光谱数据库,并最终将该数据库运用于法医学实践,把死亡时间推断的研究工作向前推动一步。基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ATR-FTIR技术操作简便,具有样品无需预处理、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光谱测量方便及精度高等特点;已筛选出的部分指标极为出色,展示了本研究现场分析的美好前景
死亡时间判断是命案现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尸体所受外界干扰因素多,精确推断死者死亡时间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法医学界的重大疑难课题。本研究在前次课题支持下开创性地运用FTIR-ATR光谱探测技术,系统观察了大鼠死后168小时内脑皮质、心肌、肺脏、肝脏、脾脏、肾脏、骨骼肌等七种组织在不同温度水平的红外光谱变换,于分子水平分析组织中重要成分随死亡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变化规律,业已筛选出有显著差异的生物分子指标,建立了大鼠三个不同温度水平的死亡时间数据库。本次原计划通过通过大批量收集并检测人尸体标本,建立人体死亡时间推断的红外光谱数据库,但在经过部分标本检测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仍然是外界的干扰因素。随后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干扰因素的作用。通过多重检测,首先解决了不同死亡原因、温度、湿度、年龄、性别、离体与在体等因素对光谱分析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得出“温度是影响死亡时间推断准确性的最关键环境因素”的实验结果,指明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并在2012年再获连续基金支持,研究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三年内,课题组取得了较好成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标注基金号的SCI收录论文8篇,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11人次出席4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与国内著名专家来访交流7人次。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基于现代光谱检测技术研究温度等关键因素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影响
基于光、质谱分析及微生物组学技术推断死亡时间的实验研究
软X射线-真空紫外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的实验研究
死后尸体组织红外显微光谱及Mapping图像时序性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