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mithsonian研究所的热带森林研究中心在全球热带雨林地区建立了20多块大型森林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森林生物多样性格局和动态的研究,验证并提出一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然而热带地区得出的结论并不能简单地拓展到其他地区,例如温带森林。本研究以长白山温带森林地区的25ha阔叶红松林样地(演替后期)和5ha次生杨桦林样地(演替前期)为研究平台,通过对这2块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温带森林样地,进行前后间隔5年的2次植物调查,以及对样地内种子捕捉器和幼苗小样方的长期观测,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该区不同演替阶段森林植物多样性的格局和动态,而且可以通过分析木本植物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更新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等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验证并发展相关理论在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中的可适性。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森林植物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的研究,还能为长白山温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按照项目的进展安排,完成了该项目计划的相关内容。本项目以长白山温带森林地区25ha阔叶红松林样地和5ha次生杨桦林样地为研究平台,分析该区温带森林植物多样性格局、动态及其维持机制。主要成果如下:1)该区大多数物种呈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与树种生活史特性显著相关;2)环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都显著物种多样性格局,但相对于环境异质性而言,扩散限制作用更大;3)负密度制约效应存在于幼苗和大树阶段;4)种子雨存在明显季节动态,种子雨扩散密度与温度和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温带森林植物多样性格局和维持机制理解,将为长白山温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长白山温带森林木本植物有性繁殖特征及其与分布格局的关系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植物多样性格局、动态与维持机制
长白山温带森林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机制
长白山温带森林土壤线虫多样性及生物指示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