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取得了共识,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也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本项目借鉴风险分布尾部条件关联的建模技术和宏观金融模型的分析框架,立足金融机构风险关联性和时变性之间的交织关系,系统地演绎系统性风险分析的理论模型,整体地设计系统性风险保险费(或税)等外部性解决机制。使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和移动分块自助方法等相关技术,研究(金融机构风险对系统性风险的)时变边际效应模型的若干计量经济学问题。在理论模型和计量方法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宏微观面板数据,对银行、保险、证券(及房地产)等机构或部门间的风险关联机制和时变系统性风险贡献(及时变边际效应)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宏观经济变量、机构特征变量和时变边际效应信息来构建系统性风险预警体系,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政策建议。
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在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取得了共识,宏观审慎管理成为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宏观审慎管理的核心是时变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比较研究和假设检验分析;(2)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性分析和逆周期资本政策锚定指标选择;(3)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度量、驱动因素分析和资本附加政策实施;(4)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和方法;(5)基于条件最大跌幅(CDaR)的投资组合管理及其在系统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在系统性风险与市场风险分离、基于贝叶斯Lasso、分位数回归方法、银行间市场网络关联结构信息的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基于CDaR和模拟退火技术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及应用、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数(SRI)和脆弱性指数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实施和预警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成果对系统性风险分析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发展,也可以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建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外部输入型风险冲击、系统性风险防范与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研究
整合风险管理与系统风险管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分析框架
利率市场化下的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我国银行业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管理协调创新研究